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品牌 > 人民学习

【课程回顾】陈培永: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021-09-23 09:59:28 来源:人民学习 作者:人民学习
大号 中号 小号
       自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散发出灿烂光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021年4月28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培永莅临“人民学习”演播室,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精彩授课。

 \

      在本次课程中,陈培永教授为我们重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什么在中国行的问题。陈培永教授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是因为它改变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恩格斯称赞马克思的世界观是“新的世界观”。马克思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活动和关系、观念的统一体。
 
       陈培永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
       1.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
       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
       4.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面目。

       陈培永教授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广大学员总结了可以指导日常工作的16字箴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三、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法则
       1.马克思主义反对孤立、静止、带有立场性的形而上学,推崇辩证思维。毛泽东同志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法则后提出了《矛盾论》。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陈培永教授解释道,“我们要搞清楚‘矛盾’是什么,矛盾不是对立,不是消灭与被消灭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思维法则就是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陈培永教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方法论。我们今天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协调生产关系,还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所以,在众多任务中一定要先区分出主要矛盾。”

\

       四、人的本质
       
1.人不是孤立的个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本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陈培永教授说:“西方崇尚的保障个人权利的体系是为了推翻君主制而构建的。但人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
 
       五、社会的本质
       1.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法律)+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保障经济基础。
       2.社会存在普遍观念和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

        陈培永教授说:“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扎根,是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关系,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也特别重视这些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问题不是光靠保护个体的权利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协调生产关系、社会关系。” 

\

       六、历史发展
       1.历史发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2.历史进程就是生产力的变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只有立足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点,聚焦新的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走向,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看,正是因为坚持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地位和领导地位,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权才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谋福祉才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才能始终不断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七、现代社会的两面
       1.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的解放。
       2.资本主义追求政治的解放。
 
       陈培永教授讲道:“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的解放是所有人在所有领域获得解放。资本主义也追求了解放,但是它叫政治解放,它只是实现了所有人在政治领域获得解放,根本的标志就是拥有平等的公民权,法律保障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权利和自由,但是没能实现所有人在所有领域获得解放。”

\
     
       八、资本的秘密
      1.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资本操控政治。
      2.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希望杜绝资本操控政治、主宰权力的大国。
      3.我们现在不是要消灭资本主义,而是要节制资本主义。
      
4.正是因为中国主动加入到了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才有机会引领世界的开放与发展。 

       九、未来的预见
       1.未来社会走向: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
       2.共产主义是信仰,它一定能实现。
 
      陈培永教授说,“共产主义不是一般的信仰,它是一个社会信仰。它有着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同的阶段对我们中国的影响会非常大,我们即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我们会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的来实现共产主义。”

\

      十、革命的路径
      
1.革命不同于暴力,而是顺应天命。
      2.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和共产党。
        
      陈培永教授认为,“革命不一定是暴力的,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今天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其实都是非暴力的,只是一直延续了革命的逻辑,因为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讲革命,革命是我们改变人类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

      在课程的最后,陈培永教授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掌握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奥妙,那就是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葆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根源也在于它总是能基于具体的实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