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古人为啥爱用官衔相称?

2023-06-06 10:19:22 来源:今晚报 作者:谭汝为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官职称谓

古人为示尊重,都不直呼其名,而多以其官衔相称。例如《史记》有《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陈丞相世家》,就直接以官衔称呼西汉初年的政治家萧何、曹参、陈平。但这类官称数量少,因为古代官名几乎都在三字以上。汉语称人,习惯用三个字,除姓氏外,最好就用两个字;于是以官衔相称,就只好用二字简称了。例如杜甫《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里的“庾开府”指庾信,他曾任西魏和北周的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里,“开府”就是“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称的简称。“鲍参军”指鲍照,他曾担任南朝刘宋的临海王前军参军。所谓“参军”就是“前军参军”这一官称的简称。魏晋文坛名家,列入“竹林七贤”的阮籍和嵇康,其诗文集分别为《阮步兵集》《嵇中散集》;因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欧阳修写给苏轼的诗句:“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李白曾任翰林学士,他的诗集名为《李翰林集》;韩愈曾任吏部侍郎,故以“吏部”称之。读唐代文人的诗文集,如《杜工部集》《王右丞集》《高常侍集》——杜甫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高适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古代一些高官不仅有官职,还有爵位。因而,爵位也属于古代官称的分支,例如《史记》中的《留侯世家》和《淮阴侯列传》,分别是西汉开国谋臣张良和大将军韩信的传记。留侯、淮阴侯即是张良、韩信的爵位封号。

有时同一人却有多个官称(包括爵位),例如唐朝名臣兼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平原太守,称颜平原;官至太子太师,又称颜太保;后封鲁郡公,称颜鲁公。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论及“草圣”张旭的书法艺术时说“上接永兴,下开鲁郡”。这里的“永兴”“鲁郡”分别指虞世南和颜真卿,因为前者封号为永兴公,后者封号为鲁郡公。

责任编辑:冯小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