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公园莫愁水院北首的赏荷厅内,嵌着一方当代书法家武中奇草书的“柳丝织恨”诗碑:“忆昔采桑南陌头,故乡春色逐东流。回文欲倩重相识,风挽情丝机上柔。”以莫愁柳的织恨凝愁咏叹莫愁女的离情别绪,诗歌的作者为清代诗人马士图,“柳丝织恨”就是他自己品题的“郁金堂八景”之一。
家居莫愁湖畔
马士图,字宗瓒,号椈村、鞠村,别署莫愁懒渔,晚称无想山人,江宁府(今南京市)人,清乾隆年间诸生。他生性好游,年轻时曾“西上楚蜀,东泛吴越”,每到名山大川,必流连忘返,作诗题咏。晚归金陵,住在莫愁湖东岸,与郁金堂只有一步之遥。莫愁湖在明代是徐达后人的私家园林,清初日渐荒芜,乾隆五十八年(1793)江宁知府李尧栋惜其倾废,集资重修,复建郁金堂、苏合厢,辟建湖心亭,荷风芦雪,揽胜四时,当时有“金陵第一名胜”“江南第一名湖”之誉。
莫愁湖一洼之水,何以竟成“金陵第一名胜”?马士图的回答是,莫愁湖不仅本身风景优美,尤在于四围的“旷览”。所谓“一景之内能收八景”,即是指在当时的金陵四十景中,“钟阜晴云”“石城霁雪”“清凉环翠”“冶麓幽栖”“秦淮渔唱”“报恩塔灯”“雨花闲眺”“牛首烟峦”八景在莫愁湖畔即能远眺欣赏。可谓远山近水,尽入画图,莫愁旷览,名不虚传。而在郁金堂、胜棋楼、华严庵、湖心亭等莫愁湖诸景之中,马士图以为离自己家最近的郁金堂当据湖胜之首:旁植莲花,环以岸柳,一草一木,满目生辉,因此拟出郁金堂八景:“波镜窥容”“月梳掠鬓”“山黛描眉”“莲粉凝香”“莺簧偷语”“柳丝织恨”“秧针倦绣”“燕剪裁绮”,并各个有诗为证。
雅集胜棋楼上
马士图是诗人,也是画家,善画山水、仕女、墨竹,在莫愁湖畔有其画室——松管斋(松管,指毛笔,以松材作笔杆,故称)。他曾集丹青社于莫愁湖胜棋楼上,至者三十三人,极一时之胜,并用杜甫《丹青引》原韵,写下长诗《莫愁湖丹青引》,记录了这一盛况。
清嘉庆十五年(1810),33位金陵善画同人在华严庵内的胜棋楼相聚,“惭余嗜写瘦竹枝,对此群芳气先丧”,由马士图先画墨竹一幅,抛砖引玉;“岂但名流笔有神,楼头欢聚情皆真”,随后每人即席各作一帧,或山水、或竹石、或花鸟、或人物,张挂在胜棋楼的四壁上;“诗成歌发天欲暮,卢家霁月来亲人”,画毕,大家相互弹琴、赋诗、度曲,直到日暮西山,月上枝头;“朱荷绕筵珍馐盛,万钱翻笑何相贫。清谈豪饮俨修禊,疑是六朝人后身”。而今画惜佚失,诗幸流传,让后人知道当年莫愁湖畔曾有这样一场颇具六朝遗韵的画坛盛会。
编撰《莫愁湖志》
明代文人曾将金陵胜景绘为《金陵四十景图》,热爱故乡的马士图便在闲暇时光将这四十景游了个遍,结果是“于山惟爱栖霞之高深,于水独爱莫愁之幽旷”。他觉得金陵之有莫愁湖好比杭州之有西湖,莫愁湖近对清凉山,如同西湖以葛岭为案,而西湖为所不及的是,在莫愁湖上还能远看大江之北青山隐隐、江帆出没,宛在林梢之间。关于西湖的志书已经连篇累牍,莫愁湖却“千百年来独无志之者”,实是憾事。于是他编撰了历史上第一部《莫愁湖志》。
与一般山水小志不同,《莫愁湖志》全书六卷,竟用多半篇幅收录了自六朝至清代关于莫愁湖、莫愁女以及金陵有关的文学作品,而写莫愁湖山水、关梁、祠庙等史迹的只有一卷,究其原因,在于莫愁湖的得名与复杂的莫愁女传说:莫愁女传说版本有三,分别为石城(今钟祥)莫愁、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其中,以金陵莫愁女的来源最为飘渺难寻,自然,金陵莫愁湖的得名无论从时间还是方式,都于史无征,饱受质疑。所以,马士图在书中想用文考、诗证、词证等手法以诗文证史,为金陵莫愁正名。无论考证是否严谨、结论是否合理,都饱含了他对莫愁湖的一片深情。
传说,《莫愁湖志》著成将刊之际,马士图还曾遇到一段文字因缘:清嘉庆十五年(1810)七月十二日,马士图访友归迟,不得入西水关,遂借宿郁金堂上。夜梦自己在莫愁湖畔凭栏,见一艳妆美人,背立于白莲花上,手执奇花一枝,歌《莫愁乐》二曲,尔后,回首对婢女道:“他日,孙楚楼西沽春赊月,五六同心,非待彼凭栏者乎?”醒来后,马士图将莫愁梦中之语告众人,众人皆以为虚妄。唯表弟鲍淳拍案而起:孙楚楼西即指莫愁湖,“沽月”合为“湖”字,“五六”加起来是“十一”,合为“士”字,又“同心”合为“志”字,正是暗语有朝一日,梦中凭栏者(马士图)将作《莫愁湖志》!马士图听后惊喜如狂,急急朝着莫愁女画像焚香而拜。而今郁金堂内壁上还嵌着一方莫愁女石刻像,相传便是马士图当年夜梦莫愁女后,感慨于斯,遂以梦中所见形象,请人刻了这个石像,以记其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