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在古人的冬至诗词里 品读别样时光

2022-12-22 10:38:58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兰玲玲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冬至诗词里的别样时光

每个节气都有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冬至节气亦如此。

古往今来,感情细腻的诗人不断创作出意境优美的诗作,用手中的笔,描绘着冬至时节的苍茫景色,记录着民俗风情,令人在感叹自然节律奥妙的同时,也多了一份与古人同赏同庆的快乐。

冬至时节落雪很多。静静的雪夜,常常勾起人们无限的情丝。清朝诗人陈忠平曾写下一首诗——

冬至夜有感值初雪

循环恒有度,阴极复生阳。

新雪玲珑白,寒枝落寞黄。

吾怀似流水,天道自汪洋。

莫为蹉跎恨,今宵梦最长。

冬至夜,雪落无声,令诗人分外感慨。时光循环有序,阴极之后,阳气回生,看那新雪玲珑洁白,显得树上的枯枝那样落寞。我的心啊,就像那流淌的河水,感叹着岁月匆匆流逝。不要悔恨蹉跎了时光,今晚夜最长。诗人借诗明义,与其惋惜昨天的光阴,不如珍惜今日的时间,把握当下,才不负好时光。

冬至这一天,宋朝诗人阮阅挥笔写下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冬至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不同于陈忠平对于冬至感受的达观,阮阅笔下的冬至是欣喜而温暖的。早晨云雾散去,白天渐长、日影渐短之时,冬至来了。这个时候,新袜子也做好了,可以进献给长辈了,我多么希望在冬至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的“拜冬”习俗代代相传下去。冬至过后,黑夜变短,夜间秉烛赏游时所带的计时铜漏壶也要减少筹码。叙事、写景、抒感,表达了诗人对寒冬渐去的雀跃与欣喜,充满温暖与情趣。

在古人眼里,冬至时节有着别样的风景,所以,在古人的诗歌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愫。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写的是思念:“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张弼《冬至日镇江道中》则写的是旅居生活:“万户笙歌长至日,一蓬风雨远行人。买鱼沽酒俱收市,且自煎茶洗客尘。”

陈志岁的《汤圆》则充满喜庆气息:“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诗词里的冬至,可谓既有情思,又有理趣。(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责任编辑:蔡晓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