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爱国者辛弃疾:一生梦想带兵北伐

2022-07-20 15:00: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永加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爱国者辛弃疾

南宋时期,金国占领了大宋的北方。一些长期受金人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声势最为浩大,领头的是济南农民耿京。

辛弃疾22岁那年,在家乡聚集了2000多名乡众起义。看到耿京的声势越来越大,他就带着队伍投奔耿京。耿京看他是个文人,让他做了起义军的掌书记,掌管大印、机密文件等。从此,辛弃疾成了耿京智囊和高参,为他出谋划策。此后,发生了一件大事,令耿京对辛弃疾更是刮目相看。

辛弃疾有个朋友叫义端,是一个和尚。义端平时除了念经,还很喜欢谈兵论战,辛弃疾因此跟他交往颇深。辛弃疾在加入耿京的义军后,就劝说义端也投奔了耿京。不料,义端和尚觉着义军比较苦,竟然偷了辛弃疾保管的义军大印投奔了金军。被自己的朋友出卖,辛弃疾火冒三丈,于是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天时间拿回帅印。他单人独剑,纵马往金军驻地方向飞奔,果然在路上截住了义端。

义端一见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滚下马来,说道:“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义端所说的“青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犀牛,重量在千斤以上。显然,从小就习武练兵的辛弃疾,身材体格确实是相当雄壮英伟的。义端自然吓得软作一堆,只能跪下来求饶。此时,辛弃疾哪里还管他这些鬼话?宝剑一挥,便结果了叛徒义端的狗命,搜出大印,往义军的大营飞奔,向耿京复命去了。这次事件,使辛弃疾在义军中声名大振,耿京对他也更加器重。

辛弃疾曾作一首词,描述他在北方抗金的峥嵘岁月,这就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看到北方的抗金形势发展很快,义军的势力虽然不断壮大,但也需要国家的认可,于是他就劝说耿京奉表归宋。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耿京派辛弃疾觐见宋高宗。此时还是主战的宋高宗非常高兴,马上给辛弃疾等人封官行赏。

返回途中,传来了义军中的惊天事变:耿京被杀了!原来,在义军中有一个叫张安国的将领,是耿京的老部下,耿京对他非常信任,但这个张安国为了得到金人的赏金,他趁辛弃疾不在的时候,串通了几个叛乱分子,闯进耿京的营帐把他杀死。辛弃疾又是痛心,又是气愤,决心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

辛弃疾选了五十名勇士作为“敢死队”,直奔五万人之众的济州府敌营。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二话不说,就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到,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当时辛弃疾23岁,以五十对五万,而且毫发无损全身而退,真是浑身是胆、勇猛无比!

然而,谁也没想到,南归之后,勇猛无敌的辛弃疾便再没了用武之地。

辛弃疾终其一生都梦想带兵北伐,恢复中原。但是,经过几次北伐失败的南宋政府,此刻却只想着苟安江南。再加上一些朝廷重臣对辛弃疾的中伤和弹劾,辛弃疾满腔报国热情无法施展,终于解甲归田。他只有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1207年,辛弃疾忧愤而死,终年68岁。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刘永加

责任编辑:蔡晓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