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品牌 > 人民文创

曹雪,一个中国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2020-12-17 10:23:00
大号 中号 小号
\
他是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爸爸”,也是年近花甲的设计领域权威,更是“中国设计”的忠实践行者。他叫曹雪,一位中国设计师。

“寻找”冰墩墩“


广州美院为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的作品已经确定为本届冬奥会的吉祥物。恭喜你们!”
2019年8月21日,当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说完这句话时,58岁的曹雪眼眶泛红,“眼泪止不住地在眼眶里转,像从梦幻中醒过来。”回首整个吉祥物的评选与创作修改过程,曹雪一行可谓“十月怀胎”。
\
▲曹雪在讲解冰墩墩的创作过程
2018年10月10日,当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术学院进行吉祥物征集活动的宣讲时,广美随即开启了设计队伍的组建,团队由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担任负责人,共有14人投入到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工作中。
21天后便是吉祥物征集活动的截止日,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来到冬奥组委现场递交参赛作品,装着设计手稿的档案袋塞了整整一个行李箱。
“尽管没有奢望能够成功,但还是在想万一中了呢。”刘平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交稿时的心情。
\
▲设计草图贴满柜子
吉祥物征集活动历时84天,共收到设计方案5816件,最终10件作品入围,其中3件来自广美团队。
好消息让忐忑等待的曹雪长舒了一口气,“一个团队就占了30%,这是前无古人的。”回想当时,曹雪仍难掩激动。同时,冬奥组委对其中一件设计作品“冰糖葫芦”——“冰墩墩”的创意原型提出了修改意见,专家建议可以保留冰壳,替换里面的糖葫芦。
时间紧任务重,接到修改意见后的广美设计团队来不及庆祝便投入到修改工作中。全体成员放弃了春节假期,大年初三早上八点半,准时出现在工作室。
\
▲孩子们在印着冰墩墩的画布上签字
眼前的第一关便是要重新设计冰壳里面的元素,这让曹雪以及设计团队其他人头疼了好一阵。他们尝试往冰壳中加入各种形象——小鹿、老虎、兔子,甚至还有元宵、饺子等代表中国传统节日的元素,然而都不尽如人意。
看着铺满整面墙的设计草图,曹雪的脑海中浮现出以往自己设计任何一件作品时都最为关心的问题——“消费者是谁”。曹雪想到,冬奥组委来广美宣传时提到的经验——历届吉祥物的受众大多是八九岁的孩子。那么,孩子们会喜欢什么样的吉祥物?他们认为的冬奥会是什么样子?类似的问题盘旋在他脑海中,也成了团队成员思考的重要坐标。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国宝熊猫最能“打”。
“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选熊猫肯定没错,这是我们的国宝,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要设计出一个怎样的熊猫。”曹雪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
如何把一个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做出惊喜,或许比完全创造出一件新事物更难。团队在资料库中搜集了上万件含有熊猫图样的设计作品,比对后发现,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创意都已经被使用过了。
\
▲资料库里的熊猫图样
“找到”一只独一无二的熊猫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一个点子“点醒”了大家。跳出吉祥物本身的设计,冬奥会的其它元素——比赛场馆内的彩色赛道给了他们灵感。
将本届冬奥会速滑馆的赛道俯视图“化做”一条“冰丝带”环绕在穿着冰壳的熊猫脸庞上,一下子让熊猫的形象变得与众不同。在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专家林存真看来,有“冰丝带”和冰晶外壳的熊猫酷似航天员,一下有了未来感和科技感,这是它不同于既有熊猫形象的最大特点。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方向和创意都已经到位,接下来是细节的调整。例如,熊猫应该用哪只手向人们打招呼,他的脚怎么摆才既符合现实又显得好看,短小的尾巴翘起的弧度多大才合适……
7个月的时间里,上万张设计草图,累计超过100G的文件资料,反反复复地打磨与修改,终于让设计团队“找到”了那只独一无二的吉祥物——“冰墩墩”。这个名字化用了北方方言“墩儿”,形容一个孩子憨厚可爱,惹人喜欢,与可爱的熊猫形象相得益彰。
国际奥组委主席巴赫称赞“吉祥物选得太棒了”,他认为冰墩墩“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精华和特色于一身,一定会成为中国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杰出大使”。
\
▲国际奥组委主席巴赫 (图源网络)
2019年9月17日,冰墩墩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上正式亮相。随即,作为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的曹雪成了“新晋网红设计师”。“可爱”“萌”“憨憨的”,是网友们对冰墩墩的直观感受,“看起来好年轻啊”是他们对曹雪的直观感受。的确,快要60岁的曹雪脸上难见皱纹,身材清瘦颀长,眼神清亮,头发浓密。

成为曹雪


成为“网红”,被人赞誉,被人质疑,被更多人看到、听到,这些“出圈”后带给曹雪的附属品,都被他用玩笑化解:“我这把年纪应该叫‘夕阳红’。”
什么“红”不重要,曹雪更享受坐在书桌前捕获灵感的时刻,“更希望人们从作品中去感知我”。在广州生活21年的曹雪喜欢这座城市一直以来为人津津乐道的包容,因为在这里,他终于成为曹雪。
\
▲中国设计师曹雪
命运一早便垂青于曹雪。少年时,他曾师从著名画家陈丹青,起点不可谓不高。1985年,24岁的曹雪在无锡轻工业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彼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培养了一批学界与业界的领军人物。
\
▲2001年无锡轻工业学院并入江南大学 (图源网络)
凭着过硬的实力与严谨的治学,年仅30岁的曹雪便担任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一职,一干就是14年。
\▲曹雪在希腊雅典应邀做关于“中国设计”的演讲
一次南下考察改变了曹雪的生活轨迹。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里,本来是为了解学校毕业生在这里实习情况的曹雪,意外被安排了一场讲座,面对台下几百号员工,毫无准备的他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
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经验的演讲让企业高管下决心要留住曹雪。
\▲曹雪年轻时的照片
那是1999年。广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全线开通运营;天河城广场全面开业,成为国内最早的大型购物中心之一;“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即使入夜也灯火通明、车水马龙……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政策让这座城市尽情释放着它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年,曹雪加入了“南下”的时代浪潮之中,开始了在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职业生涯。这家公司后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作为股东之一的曹雪身家逾7亿元,但他却选择了重返校园。
\
▲广州美术学院 (图源广美官网)
“古人讲,逢七必化,有钱不一定幸福,我其实更喜欢和学生交流,和学术打交道。”7年的商海浮沉后,曹雪选择来到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任教。回到熟悉的讲台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曹雪在变得越来越谨慎。
他认为自己年轻时的教学不够谨慎。“我二十岁留校当大学老师,到今天将近六十岁还在当老师,自己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十多岁的时候对某些问题理解不深,回望过去,觉得有点对不起当时的学生。”曹雪坦白道。
现在上课,一碰到想要输出观点的时候,曹雪都会小心翼翼地反复强调:“我下面讲的这番话,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所谓的标准答案。”
\▲曹雪在给学生们讲课
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冰墩墩”,曹雪感到自己开始与一项国际性赛事相连、与祖国相连。“我会提醒自己要小心,要小心。”曹雪讲这句话时慢而轻,更像是在对自己陈述。
他又小心补充道:“尤其是当我的作品被更多人认可以后,学生更容易相信我讲的话是代表最高水平、最高境界的,我不能误人子弟。”说到底,“老师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啊。”末了,曹雪如此感叹,神情郑重。
从开始到现在,曹雪从未离开设计艺术,这项艺术赋予他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更赋予他成为自己、成为曹雪的最终归宿。
\▲设计艺术赋予曹雪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

最高境界的中国设计,不一定出现中国元素


对于当下中国设计艺术产业中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曹雪不仅关注,也有独到看法。文化创意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文创产业已经走入大众视线,但很多时候,所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创意设计,只是把传统文化的素材和元素直接拼贴到设计作品上,简单粗暴。
\
▲市场上大同小异的文创产品  (图源网络)
而这正是曹雪所担忧的。现今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所谓文创周边——把文物缩小做成钥匙链,把经典作品印刷在本子上、水杯上,把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硬套在现代房屋上……
这些在曹雪看来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创。“‘创’在何处?”曹雪皱起眉头问道。
在曹雪看来,最高境界的中国设计,不一定要出现中国元素。他说,“真正重要的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与价值观。”
就拿2019年5月份的亚洲美食节视觉形象LOGO来说,曹雪设计的新标志整体造型形似“美”“共”“羊”等字样,远观则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炊具“鼎”。新标志没有刻意的传统文化元素堆积,却处处体现了亚洲文明对话交流互鉴所遵循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想。
\
▲2019年5月份的亚洲美食节视觉形象LOGO
“中国人讲究水到渠成、厚积薄发,就是你平常的观察、洞察、积累都很重要,在需要创作的时候,可能所有的东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以两年前广州城市形象LOGO的设计为例,曹雪动手之前想到的首要概念是,广州市以外的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这座城市的?以此为出发点,自然便有了外人熟知的广州新地标“小蛮腰”元素的确定。
同时,仔细观察会发现“小蛮腰”的塔身形似船帆与飞鸟,他们承载着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所代表的海纳百川、生机勃勃的寓意。并非刻意挖掘,曹雪便使现代化建筑与悠久历史底蕴相融合,让广州LOGO精致耐看,颇具美感。
\
▲广州城市形象LOGO“小蛮腰”
最后,当记者问到对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期许与建议时,曹雪说:“中国人搞设计也好,搞创意也好,搞创作也好,要由自己一路走来的根去寻找你的明天,寻找你的未来。”说这话时,曹雪眼神坚定清亮。
\▲曹雪接受人民文创记者采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