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网约车重回竞争舞台,区域出行靠什么打牢生态基础?

2023-10-31 19:25:00 来源:经济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2017年,和很多网约车创业者一样,在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租下一家办公室后,刘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彼时,网约车平台烧钱大战刚落下帷幕,全国出行市场高度集中,一家网约车平台占据超90%市场份额。也因为此,巨额的前期投入大让刘凯在创业路一开始就面临“有车队、线上客源少”的窘境。

两年后,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尝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接入聚合打车平台。他说,我们有多年的出行服务经验,但在烧钱抢市场的补贴逻辑中,获客成本过高是传统出行服务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

风起于青萍之末,随后妥妥E行的发展远超出了他的预期。目前,妥妥E行每天服务全国近4万名司机,在银川每月带动近千个灵活就业机会,并累计为银川市地方税收贡献超千万元。

这是扎根各地出行服务企业近几年经历的一个缩影。

从野蛮生长到一家独大,再走向有序竞争,聚合打车模式的出现作为一个关键变量,重构了市场竞争规则,花钱买流量的补贴玩法终结,出行服务正在回归本土化。

将时针拨回到2017年,那一年高德打车首创聚合模式,将用户多元的出行需求与专业的出行服务企业相连接。2022年,华为推出聚合打车平台Petal出行,随后微信上线腾讯出行,同样采用聚合模式。此后,美团、腾讯等均推出聚合平台。

当互联网技术、平台流量向出行产业开放,以网约车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各地“三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截至8月底,全国共有32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05.9万本、车辆运输证257.1万本。

宏观数据亦彰显了新业态的有力增长: 2022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 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1.2个百分点。

获客成本的抉择

作为一家传统交运企业的管理者,在2017年,麦巴出行CEO邹勇开始下场搭建本土网约车平台。

一直以来,邹勇擅长的是对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培训等运力资源的调配。但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仅凭这样的优势点已不足以支撑公司保持出行市场的优势。于是,即使不擅长,入局网约车市场也成为了必走之路。

为增加获客渠道以及客流量,几个月时间内,公司就“烧”了近一千万元资金,却依旧没能在出行市场激起多少水花。

烧钱不等同于流量的故事再一次在一家传统出行企业入局网约车市场的转型中上演。邹勇说,当时自己所在的项目,在公司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状态下,难以持续投入资金和资源,成效并不好。

无独有偶,几乎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杨小华身上。在浙江金华经营着一家出租汽车公司的杨小华和团队在2018年拿到全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创办网约车平台腾飞出行。一开始,团队还是沿用传统办法——补贴引入流量。包括与当地的客运站、客运集散地、商超、驾校等合作迎流,但最终依旧反响平平。

几乎短短两年时间,用户补贴、平台自建和运营费用开支就消耗了腾飞出行3700万元的前期投资。

回过头来看,这些出行行业“老师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经历了巨额投入自建系统的阶段,却始终面临用户流量小、供需匹配低效的困境。

在互联网出行浪潮中,是另起炉灶抛弃传统出行企业,还是重金投入掀起数字化改造?出行产业亟待引入一个变量,在产业升级的阵痛中找到多方共赢的机会。

聚合打车模式的出现,是产业进程中的必然。

2019年9月,麦巴出行与高德建立并开启战略合作,接入聚合平台,结束了此前的烧钱路径。从获客成本而言,这是一笔很容易算账的商业抉择。邹勇表示,高德平台上网约车用户本身就很多,只需将麦巴出行“嫁接”至高德地图这样的大体量开放平台上,就能为麦巴出行带来了很多自然订单,节约运营成本。

目前,麦巴出行已在全国5个城市上线,90%的订单都来自高德。开放的互联网流量打开了出行市场的增长空间,同时,高德地图将地图导航、技术服务等能力全面开放,与产业各方共建聚合生态,为多赢求解。

很快,华为、腾讯、百度、美团等平台企业陆续开启了聚合模式,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流量开放给全行业。至此,出行新业态有了肥沃的成长土壤。

用好开放的数字技术

具备丰富出行服务经验的传统交运企业得以脱颖而出。

接入聚合平台后,邹勇再次回归自己所长:对线下出行服务质量的体系化管理。他发现,拼服务再次成为各家交运企业在聚合平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此前十余年的交运行业经验,从行业规范、营运安全考虑,邹勇在招募司机时做严格筛查,一旦发现不满足服务条件的司机,会严禁上岗。邹勇说,“随着出行市场的逐步规范,线下营运经验不足、服务能力差的公司会加速淘汰。”

拼服务的理念已成为网约车公司的共识。飞马出行总经理赵彤表示,当互联网技术、平台流量公平开放,网约车下半场的“较量”在服务上。

9月20日,高德联合百家网约车平台发起“放心选 安心坐”服务行动。服务行动中,高德面向网约车行业开放流量和技术,以流量开放推动行业回归服务本质,以技术开放重塑基准服务。

基于地图数据、位置数据、导航数据、智能决策系统等能力,高德推出的安全出行大模型服务,帮助网约车平台从风险识别、预警、实时防护、常态治理等方面提升全流程的安全管理能力。

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开放,网约车公司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从传统的事后保障转向了技术驱动的先行保障。

目前,超100家网约车公司已接入安全出行大模型。当系统识别不良驾驶、行程异常等多种风险场景,网约车平台会以弹窗、语音播报、IVR等多种方式实时提醒司机规避风险。

公开数据显示,网约车公司接入安全出行大模型后每日完成道路安全预警超1000万次,驾驶员超速率下降18.4%。

通过大模型的数据沉淀,网约车公司还可以形成司机的驾驶行为画像,针对频繁出现不良驾驶行为的司机进行系统化治理。

“现在我们能够精准筛出待提升服务的司机名单,由服务团队为司机提供精细化培训。”赵彤表示,“网约车行业现从烧钱大战回归到了运营的本质,也就是服务至上。在接入聚合平台后,飞马出行可以专注做好服务,这对本地交运企业而言,是一次逆境重生的机会。”

出行生态在各地的百花齐放验证着新一轮的产业进程:当互联网平台面向行业全面开放,各地出行企业得以告别补贴大战,平等获得数字技术、用户流量,进入拼服务的终结之战。

以上海和杭州为例,交通主管部门开始按季度公布网约车公司服务质量排名。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公示,今年一季度上海网约车平台投诉率最低的是AA租车、悦道用车和美团打车。杭州交通运输局公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在杭州网约车平台服务质量测评中,旅程约车、曹操出行、享道出行排名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排名靠前的网约车公司均为用好互联网平台开放能力的聚合生态企业。

出行回归本土

出行市场具有区域性特点,有地缘优势的本土出行企业更能服务好当地,这是出行产业一直以来的特征。但烧钱补贴市场的历史让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分布各地的出行服务力量被削弱。

在开放的数字技术、平台流量上,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聚集的东部城市,还是数字经济较为薄弱的西部城市,都能让生长于本土、服务于本土的传统交运企业释放出专业能力和增长动力。

善用互联网平台的城市已实现“生态繁荣-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出租车改革成效初显的湖北省,网约车为出租汽车行业提供了高品质、差异化服务。据了解,湖北省有65家网约车平台企业,为近3.8万台车辆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道路运输证》,为14.89万人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高级经济师蔡少渠认为,网约车的繁荣程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座城市的投资环境、开放程度。

风韵出行就是脱胎于湖北省的一家客运企业,曾受困于线下传单、朋友圈推广等传统获客方式,直至2019年正式接入高德打车,当天暴涨的订单数让风韵出行创始人杜玲方至今印象深刻。

接入聚合平台后,成长起来的风韵出行在全国带动了12万新业态就业,并在2022年入选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重庆,作为本土规模最大的网约车公司之一,招招出行接入聚合平台,发挥本土化网约车平台的区域服务能力,目前自建车队已达到万台的量级,带来上千个就业岗位。

出行市场上终于有了多元化的企业身影。这些更懂本土出行市场的的新业态,为各地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外,对本土出行产业链的带动效应也逐步显现。

招招出行总经理陈明春表示,通过聚合模式获得业务成长,未来,招招出行计划与东风风光共同投入5万台新能源车到共享出行市场,这背后连接了5万名司机和家庭的生计。陈明春预计,未来三年能够为重庆带动汽车产业链近百亿元产值。

当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出行企业共生共存,区域经济开始有了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基础。“出行生态的繁荣可以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催化剂,为区域就业创造新机会,”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楼晨晓认为,一个健康的产业经济中,技术做技术的事,服务做服务的事,大家各取所长、深度融合,才能在出行领域实现数实融合,带来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佩蔺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