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看似离我们很遥远,
但实际可能就在你我身边。
近日,“90后月光族在国外间谍指导下考上公务员,泄密获刑”的案件被披露出相关细节。这是2022年8月,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破获的一起针对我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间谍案。
此前就有多起间谍案件被破获,其中细节令人瞠目结舌。
谍影重重!间谍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可能就在你我身边。间谍活动不只是电影大片里的惊心动魄,有可能就在个人取舍的一念之间。
在国外间谍“指导”下考上公务员
董某是“90后”,曾在上海某大学读研。2019年毕业后,他在某党政机关下辖研究所工作,月收入大概8000元左右。
董某和女朋友在单位附近租了个单间,房租要花掉差不多一半工资,加上平时的其它开销,基本上是月光族,有时候钱不够还要问家里要。
经济上略微窘迫的董某,曾想过回老家工作,但还是不想放弃在上海发展的机会。
虽然工作生活略微枯燥,但董某也渐渐习惯了。半年后,这种简单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精心设计的偶遇打断了。
一天,董某下班回家,刚要进小区,被一个老外拦住问路。董某正好知道他要去的地方,索性好人做到底,一直把老外带到目的地。
为了表示感谢,老外邀请董某周末去酒吧喝酒,还加了微信。
周末,老外发消息给董某,约在新天地酒吧喝酒。
但董某完全没想到,他所认识的这位老外,真实身份是一名外国间谍。他之所以接近董某,其实是有预谋的。
董某对陌生人没什么戒备心,酒量也不大,几杯啤酒下肚后,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了对方,还对今后个人发展表示忧虑,推杯换盏之后,把老外当成了好朋友。
又一次喝酒后,老外对董某说,他们公司要求研究人员每个月提交一份自身研究领域的报告。
他的中文读写能力一般,查找中文资料特别吃力,希望董某能帮忙搜集一些特定课题的资料,他愿意出钱,一个课题可以给几百,甚至上千元。
不知不觉中,董某就把诱饵吞了下去。因为搜集的资料都是网上公开的,董某也没什么心理负担。后来,老外的要求越来越直接,索性让董某直接写好报告给他。
之后,老外说董某写的报告内容还不够深,不够专业,让他从单位里找行业的内容数据和分析报告。董某明知内部资料是保密的,但经不住金钱诱惑,就同意了。
随着交往深入,国外间谍对董某的“指导”也越来越细,甚至还帮他“规划了人生目标”。
之后,董某考取了公务员编制,在单位里表现得积极主动,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获得更多接触单位内部重要、核心资料和数据的机会。
国外间谍目的性其实很明确,就是通过董某接触到党政机关内部重要、核心资料和数据,然后不断抬高价码,让董某把这些文件复印或拍照给他。
董某作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淡薄,明知对方境外背景身份,却为了经济利益甘于被对方利用。
上海市国家安全局针对该案迅速采取行动,控制犯罪嫌疑人,固定关键证据,消除了重大的失泄密隐患。
2022年11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被策反的专家
除了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外,间谍也总盯上我国科研人员及专家。
2013年1月,我国某国防军工单位重要涉密人员侯某某,被单位公派赴美国某大学做访问学者。侯某某的学术造诣很高,一到美国,其所在院系不少教授就邀请他参与实验室的项目。
赴美访学仅两个月后,与侯某某比较熟悉的一位美国教授,向他当面介绍了某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雅各布。面对突然而至的陌生人,侯某某并没有太在意。
初次见面后,雅各布称自己所在的咨询公司有涉及科学计算软件的业务,希望将来能多向侯某某请教。临走前,双方互相留了电子邮箱、手机号码。
大约一个月后,雅各布发来电子邮件,诚挚邀请侯某某吃饭。雅各布当时称,为了开拓公司市场,想听听侯某某的意见。两人见面交流后,所谈的话题涉及商务咨询的内容很少,更多的是围绕家庭、子女、爱好等话题。
之后的几个月,雅各布时不时打着咨询的名义,主动约侯某某聚会聊天。多次会面后,侯某某与雅各布的关系迅速升温,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异国他乡,碰到一位“知己”,侯某某备感舒心。殊不知,这正是美国间谍精心设计的圈套……
2013年7月,侯某某的妻儿赴美探亲。就在侯某某享受家人团聚之际,雅各布又约其见面。
在这次见面中,雅各布卸下伪装,提出双方“咨询”方式要有所改变。身为我国国防军工单位的重要涉密人员,侯某某此刻才意识到,雅各布应该不是简单的咨询公司工作人员,而极有可能是美方情报机关工作人员。
在雅各布的施压下,侯某某内心十分恐惧,考虑到妻儿还在美国,且此前也跟对方签了咨询协议,便被迫同意了雅各布的要求。
2013年10月后的多次见面中,雅各布会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提纲,逐一向侯某某提问,问题专业性强、涉密程度深、每次问答时间至少持续1小时。
完成“口头咨询”后,雅各布都会塞给侯某某一个信封,里面装着1000美元的酬劳。
2014年元旦前后,结束境外访学的侯某某即将返回中国,雅各布再一次明确要求,等他回国后双方还要继续联系。侯某某担心美方会做出对自己和家庭不利的事情,只能同意继续联系。
在美国间谍情报机关的步步施压下,侯某某最终彻底沦陷,从一名科研人员被策反、发展为美国间谍,并开始主动向美方提供我国国防军工领域的情报信息。
2016年春天,侯某某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在抵达美国后的第二天,他避开了同行人员和美方联系,并与美国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如约见面。
此时,侯某某在有能力摆脱美国间谍情报机关的情况下,仍然执迷不悟,出境与美方主动联系,继续向美方提供我国家秘密。结束后,美国间谍情报机关向侯某某支付了1000美元现金,要求他在收条上签名。
之后,侯某某继续与美国间谍情报机关保持联系,直至其被我国国家安全机关抓获。在美国间谍情报机关的思想渗透、感情拉拢、金钱诱惑下,侯某某先后与4名美国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见面20余次。
主动投靠
在上述案件中,有人被勾连策反,有人被欺骗诱导。还有一类人,他们主动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败类。
我国一相关密码研发单位的普通职员黄宇,就因泄私愤主动投靠,情节十分恶劣。
作为一名普通职员,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向境外间谍机关提供15万余份资料,包括绝密级国家秘密90项、机密级国家秘密29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1674项。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涉密之深,令人震惊。
黄宇是四川自贡人,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1997年7月,23岁的他进入一家涉密科研所工作。在之后的5年间,他先后调换了3个部门岗位,但工作均不出色。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黄宇不太适合干研发,“工作起来不是很踏实”。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按照规定,黄宇将被解职。
然后,他开始了“复仇行动”。
黄宇有个工作习惯——喜欢把经手的“东西”留一份。这个习惯阴差阳错地助他积累了大量筹码,也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2002年的一天,他在网上向境外某间谍机关发出信息:“军用短波保密机,相关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
“收到你给我们的留言。请于2002年6月某日出境到某国某酒店大堂,到时候就会有人前来与你接头。”对方很快答复。黄宇如约而至,递上3份有关军用保密机的文档。
第二天再见面时,对方表示,黄宇提供过来的资料很有价值,可以每月给他5000美元“工资”,还当场支付了1万美元的奖金。
“小职员”黄宇摇身一变,成了“大间谍”。前前后后,他和对方见了21次面,共计获利约70万美元。
2004年,黄宇从该科研所离职,日子久了,“余粮”也就快用光了。他邀请一名老同事洗桑拿,试图用3000美元至4000美元的高额报酬策反对方,还提到了会有“年终奖”。
“那些文档资料你不懂,我看了才知道。”他表情得意。老同事“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拒绝了他。
他又盯上了妻子唐某。唐某是另一家涉密单位的资料管理员,经常接触涉密材料。他提醒妻子,记得把资料备份,把刻录的光盘带回家。唐某回忆,丈夫说这话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黄宇成功复制了那些光盘,但这还不够。姐夫谭某和自己在同一单位供职,是总工程师。一天,谭某家里的电脑坏了,请黄宇来修,黄宇趁机用间谍U盘偷偷复制了电脑里的保密文档。
黄宇还利用在原单位的关系,窃取同事电脑上的资料,打探科研所的动态消息,窃取内部刊物。这些材料,最后都被他卖给了境外间谍机关。
2011年的一天,四川省和成都市国家安全机关将黄宇秘密抓捕。搜查时,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黄宇家储藏室的柜子里层发现一个隔板,打开是个保险柜,里面存放着黄宇收到的间谍经费,以及用这些经费购买的首饰和所购房产的证件。
黄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终因间谍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收缴间谍经费。他原来就职的单位有2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黄宇的妻子、姐夫也因过失泄露国家机密罪,被分别判处5年、3年的有期徒刑。
近年来,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目标更加多元、手法更加隐蔽,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开始施行。这是自2014年《反间谍法》实施以来的一次全面修订。
根据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对举报间谍行为或者在反间谍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公民和组织如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请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或登录国家安全机关网络举报受理平台http://www.12339.gov.cn进行举报。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第500期、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四川观察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