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向孩子念孙占元烈士的碑文。人民网 汤龙 摄
旁边,就是特级英雄杨根思烈士的墓。杨根思烈士就牺牲在长津湖战役中,影片里志愿军由于没有制空权而被敌人压制的场景,让很多观众难以释怀。
小朋友向杨根思烈士敬礼。人民网 那其灼 摄
在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的防空能力几乎为零,不仅缺少飞机,就连高射炮也是屈指可数,敌人的飞机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志愿军地面目标狂轰滥炸,而志愿军对此却毫无办法。
烈士杨根思墓碑前的“歼-15”战斗机模型。人民网 邱宇哲 摄
1950年11月29日,长津湖战役刚刚打响两天,敌我装备悬殊,加之极端严寒,注定了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当天,美军在小高岭发起8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在敌人发动第9次进攻后,连长杨根思打尽了最后一颗子弹,抱起炸药包纵身一跃,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烈士杨根思墓碑前的“歼-15”战斗机模型。人民网 那其灼 摄
10月5日上午,杨根思烈士的墓前,除了鲜花之外,还摆放着一架沈阳市民送来的“歼-15”战斗机模型和几张“歼-20”战斗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留有一句话:“我们有了先进战机,强大空军!”
照片背后的留言。人民网 邱宇哲 摄
邱少云、黄继光、杨连弟烈士墓前的花丛里,也摆放着中国航母和国产先进战机的照片。
烈士黄继光的墓碑前摆放着国产先进战机的照片。人民网 那其灼 摄
一位来祭扫的沈阳市民掏出手机给墓碑前的“歼-15”战斗机模型拍了张照片,嘴里念叨着:“要是当时也有现在这么多的战斗机就好了……”
烈士杨根思之墓。人民网 邱宇哲 摄
烈士孟琎之墓。人民网 邱宇哲 摄
孟琎是中国志愿军空军第三师第七团副团长,1952年1月,在空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赵大海则是中国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十二团团长,1951年7月,美国空军战斗机骚扰我国边境,赵大海率部迎击,不幸在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两名小朋友向烈士赵大海敬礼。人民网 邱宇哲 摄
市民送来的“歼-20”照片和一朵白菊花。人民网 邱宇哲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