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这是《核舟记》中对明代奇巧人微雕技艺的描写。在徐州丰县,90后奇巧人张晨旭完美复刻了现代版“核舟”。
一截指头大小的橄榄核被雕刻成乌篷船形状,船上六七个人身着长袍,有的凭栏赏景,有的把酒言欢,有的围炉煮茶……每个人物面庞精致、神色各异。最妙的是,船上的窗户不仅雕刻了镂空花纹,还能开合自如。
这件高难度作品的创作者就是张晨旭。虽然肢体四级残疾,但他凭着对微雕技术的热爱和天赋,已经在微雕行业小有名气。
张晨旭家住丰县孙楼街道,自幼便在绘画、书法上展现天赋,从学生时代起,他就跟着叔辈学习简单的木雕。大学时,他开始尝试在橄榄核上进行雕刻,从此正式迷上了微雕。
在微雕工艺上,张晨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为了达到远近高低错落的效果,他经常在一毫米的厚度上刻出四五层不同图案。就连小鸟身上的羽毛,也要经过上千次的刻画,只为了追求显微镜下毛茸茸的效果。
为了回报家乡,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张晨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无偿在丰县孙楼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任教。同时,他成立了微雕基地,面向残疾人、失业人员、待业人员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解决部分残疾人群体的就业问题。
“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弘扬传统文化是担当;作为一名徐州人,带动家乡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是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助残扶残是义务、更是一种使命!”张晨旭说,他决心在微雕世界里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也愿意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共同“雕”出精彩生活。(新华日报记者 李刚 通讯员 孔凡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