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末年出了一位喜欢做木工的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即位时只有十六岁。他因为宫廷内斗,匆促上位,从小没有好好读书,更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一做皇帝就出了许多洋相。
当时,江西发生了叛乱,很快被轻松平定。江西抚军上奏朱由校要求封赏。奏章里有个词儿,“追奔逐北”被太监读成了“逐奔追北”,朱由校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一听这词不知什么意思,便问太监,太监回答说,抚军打了败仗,无法向皇帝交代。朱由校大怒,把获胜的江西抚军罚了款。此事一出,一片哗然。后来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朱由校不知如何处理,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奏章,发现自己还是看不懂,只得将奏章往地下一掷,拂袖退朝,搞得朝中大臣不知如何处理。
朱由校的面子受损,很不开心,更觉得当皇帝是桩苦差事,最好逃避,而逃避的方式就是去做木工。不过,朱由校的木匠天赋的确是很高的。
朱由校做木匠,在不经意间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喷泉。当时宫内流行用木桶盛水喝。某一天,朱由校突然来了灵感。太监刘若愚曾在《酌中志》里记载道,他在一个大木桶里装满了水,安放了十几个木球,浮在水面上,又在木桶下钻了一个小孔,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水就会托着小木球不停打转。木桶中的水花飞溅出来,有时泻如瀑布,有时又散若飞雪,最后变成一根玉柱上升,这在当时可谓天下一绝。
明熹宗对自己的睡床很不满意,嫌它笨重又难看,他选用了质地轻的木材,设计了一套可以活动、折叠的床板和床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甚至连锯木板这样的活,都亲力亲为,最后制作出一张既美观又实用的大床。这张床还可以折叠移动,便于运输。此后,他又对所居住的紫禁城十分感兴趣。天启五年,他亲自主持了对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的重修。明熹宗从起柱、上梁到悬挂牌匾,整个工程不时亲临现场指挥,甚至自己动手操作,颇似一位现代的建筑监理。
朱由校除对木工活有着很大的兴趣,他还涉猎了和木工有关的一些领域,如为木器上漆。他对生漆的使用也是领先的,所得的成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朱由校随手做的小玩意儿,如匣子、小凳等,都实用而美观,装饰有许多种宝石和鸟兽纹样,放到市场上去销售,大受市民欢迎。京城的大户人家都在疯抢朱由校做的木质家具,甚至是有价无市。
明熹宗还爱看一种水傀儡戏。他曾用一块大木头,凿成一个长宽各一丈的木池,里面注水七分,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使它们浮在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成了水傀儡的戏台。木头鸟可以唱歌,木头鱼能够游动,还有一座亲手制作的沉香假山,也可以以假乱真。熹宗雕刻的一些傀儡戏人物,男女不一,形象各异,涂上五彩油漆,一个个栩栩如生。他做的小木偶的四肢还可活动;小木偶的脚浸在水中,通过机关可以控制水池内的人物走动。再随着动作配上声音,成了一台精彩的好戏。
更值得称道的是朱由校做的屏风,用料上乘,布局巧妙,雕刻精细华美。他让太监带着几十张屏风到大街上去卖,一万两银子一张,很快卖光。他还制作了不少娱乐工具,甚至用木头建造了一座花园,花园的桥梁、道路都能承载真人行走,里面还有许多木质动物在走动。
明熹宗做木工时劲头儿十足,却把国事抛到脑后。阉官魏忠贤抓住了皇帝的这个特点,每次专挑皇帝忙于木匠工作的时候,拿出重要奏章去请他批阅。朱由校把手一挥说:“你别来打扰我,这点小事,你就瞧着办去吧。”这一来,正中魏忠贤的下怀。天启帝专心致志地盖着他的“宫殿”,魏忠贤却在悄悄地挖宫殿的墙脚,趁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不仅加剧了明朝内部的矛盾,也使国家遭受着严重的边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