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杜甫为何“城阙秋生画角哀”?

2022-06-27 10:16:0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张杰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杜甫配得起他的时代”
  刚到成都的杜甫,是快乐的。春夜的雨让他喜悦,夏天的江涨也让他感到新奇,与南邻北邻喝酒,还去郊外武侯祠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家有离愁,国有战乱,很快他的离愁忧思又开始弥漫开来,并进入到他的诗歌中。
  6月25日下午,由封面新闻、川观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成都诗”第七讲在阿来书房举行。在这场演讲中,阿来以“城阙秋生画角哀”为主题,围绕《野老》《云山》《遣兴》《恨别》《散愁二首》《建都十二韵》等杜诗,对杜甫的境况、遭遇、精神进行了发散式深度赏析。
  当家愁国恨袭来
  他不再有“春夜喜雨”的心情
  在《云山》中,杜甫写道:“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水宿,何事有余哀。”他关心家里的情况,更关心北方战事的发展。在《遣兴》中,他写道:“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哪能久,应无见汝时。”他想起在战乱中受苦受难的弟弟妹妹,担心自己生病没有机会与亲人相聚。
  “蜀星阴少见,江雨夜闻多。”在家愁国恨之中,杜甫不再有“春夜喜雨”的心情,他心心念念的是国家大事。
  本场讲座的主题句“城阙秋生画角哀”出自杜甫的《野老》,“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旁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在草堂边看着渔民下网捕鱼,看着一艘艘商船靠岸。此地物产丰裕,自然生态,都令人心安。但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在自己回归故乡的路途上,如果剑阁关失守,那岂不是斩断了四川与中原的联系了吗?局势这样危急,自己却如浮云般漂泊蜀地,他深感悲凉哀伤。
  围绕《云山》《遣兴》《恨别》《散愁二首》《建都十二韵》等诗歌,阿来详细讲了唐朝末期的政治状况和相关战争的一些史诗,“毕竟诗歌与其产生的时代关系非常密切。”阿来还从这几首杜诗中延伸开来,讲了关于成都这个城市的一些掌故。比如“琴台”,比如成都曾短暂被称为“南京”等。
  个人感慨与家国情怀
  在杜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尽管家不平、国不安,愁绪满心,但杜甫把自己的悲、愁,用艺术完美表现了出来。在分析《建都十二韵》时,阿来重点介绍了杜甫写排律。“杜甫写排律是从成都开始的,在夔州写得最多。不管外部环境的糟糕还是自身的健康问题,都没有阻挡杜甫追求诗歌更高级的境界。”在此,阿来联系到“三吏”篇,进行了对照赏析,感叹“杜诗不光可以彼此对照,而且跟历史形成真实对照,所以有诗史之称。个人感慨与家国情怀,在他的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这也是杜甫之所以当得起‘诗圣’称号的重要原因。”阿来提到,更难能可贵的是,杜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正面坚守的态度,没有逃避,“一场安史之乱,也间接促使杜甫完成了诗歌风格的重大转换。杜甫是配得起他的时代的。”
  在本场讲座结尾处,阿来说,杜甫虽然愁绪烦心,但他在成都的时光还没结束,“杜甫的快乐还是会有一段日子。放心,他不会一直悲哀、发愁。下场讲座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