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映山河 团结奋进新征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雪域儿女擘画西藏发展纪实

“巅峰”之下,开放“脉动”更强劲

驻足里孜口岸,商贩赶着羊群穿过口岸将羊出口到尼泊尔,两国边民不停穿梭于出入境大厅,汉语、尼泊尔语、英语、藏语交谈的声音不绝于耳。

4300米之上的坚毅与柔情

站在狮泉河海关大院门口,回头望去,食堂外墙“幸福一家人”的招牌让记者瞬间充满感动,院落中间的国旗在高原天空的映照下,更显鲜艳。

从索朗尼玛家的家庭支出看西藏人民生活新变化

索朗尼玛家消费结构的变化,是西藏人民生活巨变的缩影。他们家的每一笔支出、每一项消费,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建房子、搬新家、兴手艺——三个村庄见证沪藏同心铺就百姓幸福路

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日喀则市,上海援藏干部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书写着动人的民生答卷。

新西藏·心向往

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觉果:记录、呈现真实的西藏

这位出生于藏北牧民家庭的摄影记者,用他将近40年的职业生涯,记录了西藏的变化。“用新闻照片,把真实的西藏和西藏人民的精神面貌呈现给全国乃至全世界。”

雪域故事荟

美国脱口秀演员李·坎普:西方对西藏的偏见,是无知,也是刻意为之

可当双脚真正踏上“世界屋脊”,他被眼前的一切深深触动——比想象中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比描述中更友善的当地民众、比传言中更多元包容的宗教文化,还有与僧人打球、穿“吉利服”寻找黑颈鹤的奇妙经历,每一幕都与西方媒体刻画的形象截然不同。

王忠红,让高海拔农牧区实现“吃菜自由”

他身穿绿色外套,站在一片绿意盎然的试验田边,几乎与田间的植株融为一体。枝叶间的小番茄长势喜人,他时不时弯下腰查看,又抬头与周围的来访者交流。一个不留神,王忠红钻进了他的“立体菜园”,灵活地穿梭在矮矮的蔬菜架之间。

洛桑麦朗:让古老藏装焕发时代光彩

在拉萨雪堆白传统手工艺术学校,60岁的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服饰(拉萨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洛桑麦朗,与学徒一道研究、制作藏装。

张丽娜:在青藏高原书写生态答卷

站在羌塘无人区的星空下,15年前初到西藏的清晨总会浮现。火车过唐古拉山口时,藏原羚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片土地将成为余生的牵挂。

黄海芬: 雪域高原绽放青春之花

雪域的风裹着花香掠过发梢,黄海芬的目光落在远处雪山之巅。如今,她已是巴宜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也是红色研学展览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八载春秋,她把青春织进经幡,让理想在高原的阳光里生根发芽——这方土地早已不仅是奋斗的坐标,更成了心安处的故乡。

卓玛:回藏创业这些年

这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藏族姑娘,当初顶着舆论压力“逆势生长”:毕业后进入北京某私企工作,待公司上市后又回到西藏创业。她说:“西藏是我的家乡,无论走到哪,高原的烈风总呼唤着我回家。”

“星”语心愿

“星”语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