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8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桃花岛,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在这里举行。今年首个全国范围的高温黄色预警天气在这里似乎被“屏蔽”了,丝丝凉风抚过,让人真切感受到“桃花源”的另类舒适。
桃花岛位于沂河发源地、沂源县鲁村镇的龙子峪村。沂源地处鲁中山区,中、低山和丘陵面积占99.3%,是典型的纯山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曾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但是,这里山清水秀,是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北方溶洞之乡、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山东省旅游强县、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如何依托本地特色走出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沂源人心中的执念与愿景。
探秘:为何在鲁中的一个乡村召开?
“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早上4点醒。洗漱完毕,望了一眼窗外,天已微明。今天是会议报到的日子。从4月27日接手论坛开始到现在,整整是50天。我说的‘论坛’是简称,全称是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11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这50天的时间,我几乎什么都不干,几乎全身心的扑在了‘论坛’上,连心爱的《论语》都放下了。”这是鲁村论坛秘书长兼组委会主任、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王蔚在个人微博当中“那年今日”写下的一段话。

王蔚
如今,沂源特色农产品广为人知的是“沂源红”苹果和沂源大樱桃,沂源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先后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40多个,有“江北第一果”的美誉,有“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之称,已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沂源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沂源的大樱桃主要种植区在燕崖镇,是江北连片大樱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年交易额在10亿元左右,今年5月份燕崖镇选送的“沂源红”系列新品种樱桃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上斩获3个特等奖和3个一等奖,该镇还是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传说的发源地。
北纬36度,龙子峪村,桃花岛上的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学而书院”,来自国内各地的近300名嘉宾沉浸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热烈探讨与筹划中。一个全国性的乡村振兴论坛为何会选择在鲁中的一个乡村举行呢?这里有哪些特点?“鲁村论坛”能否承载这样的重任?
“这个论坛之所以被命名为鲁村论坛,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是国际惯例,无论是达沃斯论坛还是博鳌论坛,都是在小镇上举行的,而鲁村是沂源县的一个镇,也是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所在地。第二个,‘鲁’是山东的简称,‘村’有乡村振兴的含义,‘鲁村’合在一起有‘山东乡村振兴’的意思。在这里举办乡村振兴论坛,没有比鲁村这两个字更确切,更合适的了。”鲁村论坛秘书长兼组委会主任、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王蔚笑着说。
据悉,鲁村镇辖区总人口仅有7万余人,桃花岛景区所在地就位于鲁村镇下辖的龙子峪村,是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坐落其中。据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介绍,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以“艺术活化乡村、产业富民兴民”为理念,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邀请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先生进行了整体规划,建成了“时间之花”、李怀杰艺术馆、刘玉堂文学馆等艺术馆群20余座,打造了艺术民宿30余套,改变了原有乡村旅游简单农家乐的模式,向着全域化、艺术化、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发展。

董方军
“正是因为鲁村有了产业带动、民心思变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再加上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学术加持,才会创立了鲁村论坛。我相信在各界努力下,鲁村论坛一定能够成为全国乡村振兴领域探索的一个智库平台,它将承载着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探索与研究乡村振兴的重要功能。”王蔚对于鲁村论坛的未来与功能定位充满了信心与展望。
5月18日,山东财经大学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十一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6月16日至18日在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汇泉桃花岛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主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一线工作人员约300人与会。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一级巡视员赵长保,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石军等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
专家云集的鲁村论坛何以走进乡村、本届论坛关注哪些话题,论坛背后又有哪些鲜活的故事?
据王蔚介绍说,2020年12月6日,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成立,聘著名企业家董方军先生为乡村振兴学院院长,2021年6月,召开了首届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2022年6月,召开了第二届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今年6月,召开第三届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十一届农业经营创新论坛。
据了解,鲁村论坛每年主题的确定,一般是依据三个方面:一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二是年度的热点问题,三是专家意见。每年开会前,都会召开专家咨询会,征求专家意见。最后汇总研究,然后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鲁村论坛的指导原则是‘顶天立地’。不顶天就没有人来——要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关注与支持,要受到行业大咖、知名学者的参与,还要有大企业家的参加;不立地就不接地气——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学生代表、基层代表、村镇管理者代表等参与,还要重视论文的写作,必须固化出成果。”
王蔚说,鲁村论坛的定位是打造乡村振兴领域的“博鳌论坛”。“将对标博鳌论坛,加大国际上相关领域专家代表,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国内区域化;将规划建设适合鲁村论坛的国际化会议中心。”
探索:艺术活化乡村的振兴之路
6月17日,参加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的嘉宾们实地考察了沂源县的许村、计宝峪村、红花峪村、龙子峪村、刘家坡等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进典型村落,见证了沂源县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前介绍,沂河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位于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西南部,规划土地总面积5.26万亩,涉及20个行政村。示范区立足果品主导产业,以“六个双提升行动”为抓手,高点谋划、高标推进,奋力开创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新局面。2019年以来,示范区完成投资7.1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98亿元,工商资本、金融资本5.2亿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村民人居可支配收入由2万元增长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位于示范区内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是由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发起,以国际视野展望,以公益心态建设,以商业模式运作,工商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据董方军介绍说,该项目以艺术、文化、建筑领域为核心游客群体,发展以小众带动大众的乡村文旅融合产品。得到了福武总一郎(直岛项目发起人)、保罗·安德鲁(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者)、北川富郎(大地艺术创始人)、宫岛达男、盐田千春等世界顶级艺术家及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区别于很多景区开发把地圈起来,建立围墙的做法,这样既隔阂了人群,也隔阂了人心。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是开放的,是艺术家与当地文化的合作,是有生活在里面的,我们希望即使什么都不做,仅仅是生活在这里就是美好的。”
在龙子峪村,由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先生对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在沂河源头,安德鲁先生设计了唯一的,也是绝笔的两处乡村建筑——“墨”和“观天台”;福武总一郎先生作为项目总顾问也全身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在全球寻找适合的艺术家前来创作作品。在艺术活化乡村的积极影响下,在村里建设了“时间之花”,“编织系结”等极具现代感的艺术作品。
“老百姓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好奇,从好奇到参与设计施工,进而到坐在家门口向游客介绍艺术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这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是村民幸福程度和老人生命质量的提升。当一群或大量艺术家集聚在乡村时,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制造出更大的影响力。”董方军回忆说,“我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从艰难起步期的老百姓不理解,到现在思考乡村振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战战兢兢,唯恐做不好,做不到良性持续。”
随着艺术文化的深入,越来越多艺术家来到这里,刘玉堂文学馆、李怀杰艺术馆、保罗与娜蒂之家、艺研柒号艺术馆、乡村书院、艺术民宿、“家计划”等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扎根乡村。将村落、民宿变成景观,既保留了民俗文化,也发展了旅游,改变了原有乡村旅游简单农家乐的模式,向着全域化、艺术化、田园综合体式的模式发展。
“羊圈变成了'陌上花开'咖啡馆”、“闲置农房变成了艺术馆”……变化的,还有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以“艺术活化”赋能乡村发展,活化出了新农人对生活的向往。
龙子峪是董方军的故乡,也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当初,把这里起名为桃花岛,就是希望把这里建设成为人们心里的桃花源。”
如何让美学赋能山区发展,乡村守护人董方军一直在思考。“没有产业支撑,被艺术‘活化’的乡村终究是无源之水。”“只有扭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五大振兴的‘四梁八柱’才会牢牢扎根于乡村大地上。”董方军开始盘活农村资产,带领乡亲造血、创收、创富。首先,根据当地产业分布特点,通过“公益基金+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三产融合,布局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全产业链,串起果蔬加工、菌棒生产等特色产业。
曾经的小山村,探索出了一条“艺术活化”的道路,一幅乡村美学的新画卷,在绿水青山中舒展开来。如今,生态秀美的龙子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内还有3A级景区汇泉桃花岛,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成功入选了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等。
以龙子峪村为代表的沂源乡村振兴开始在自己的路上全面起势。
融合:“山东屋脊”上的沂源实践
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前说,沂源县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县,有着“山东屋脊”之称,是沂河的源头,地下水富含锶、硒等微量元素,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来到沂源、住在沂源、游在沂源,首先能享受到两大福利:优质的空气和真正的矿泉水。”
最近几天,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身处“高温预警”当中,而沂源因位于山区,植被丰富,当地最高气温仅仅20余度,夜间更是能感受到凉风习习。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鸣介绍说,沂源不仅文化资源深厚,旅游资源也是“独树一帜”。“今年4月,沂源县委、县政府立足沂源文化丰富多元、历史积淀深厚、自然生态优越、农业发展强劲的优厚基础,召开了全县文旅农商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确定了坚持以文为魂、以旅为体、以农为根、以商为媒,坚持全域统筹、全景打造、全面提质、全产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市场引向、创新引擎的‘三个坚持’工作思路。通过文化价值挖掘、旅游景区提档、产品供给优化、特色品牌塑造、业态场景创新,运用‘文创+’‘数字+’‘农业+’‘健康+’‘体验+’等模式,建立完善规划引领、市场营销、要素保障、开放联动、竞争激励、共富共享机制,提效争先推动文旅农商融合高质量发展。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就是文旅农商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践,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文化创意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也增强了旅游吸引力,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
据了解,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淄博市最南端。建县于1944年,因沂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沂源处在济南、淄博、泰安、临沂、潍坊的结合部。沂源历史悠久——发现于沂源境内的“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同期。沂源是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北方溶洞之乡、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今年5月份,在2023中国(泰安)文旅融合创新峰会暨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颁奖典礼上,沂源县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和“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两项荣誉”。
“沂源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景观有‘北国第一溶洞群’--鲁山溶洞群和鲁山省级森林公园,人文景观有唐代摩崖石刻和明清时代的织女洞、神清宫等,为观光旅游之胜地。沂源还是沂蒙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陈毅、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在革命战争年代,沂源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沂源县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资源、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任鸣认为,“山东屋脊”上的沂源实践已经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农商融合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