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4月的蓉城已是花红柳媚、遍地花开,一派春日融融、欣欣向荣的景象。4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尹昌衡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尹昌衡研究推进会。
对于尹昌衡,笔者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捕杀了清廷在川最后一任有“川屠”之称的总督赵尔丰;曾主动请缨率军进藏平叛,经过一年多坚苦卓绝的战斗,维护了一方安定,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参加完会议后,笔者对于尹昌衡的了解更进一步,其实他不仅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军事人物,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人物。
尹昌衡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是整个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推动者之一,在辛亥革命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更值得传承和研究的是他的学术成就,他正值36岁时退隐军、政两界,投身于学问研究,以汉字特有的思想底蕴,开宗立派地提出了“儒、道、释、耶、回”五教同德的思想体系,思想学术价值独特而又深遂。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四川奇人异士数不胜数,但尹昌衡文武双全,“行则霖雨济苍生,藏则著书教万世”也称得上是独树一帜。出于尊敬和好奇,4月6日,笔者前往尹昌衡故居学习参观,想要深入了解这位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自己贡献的重要历史名人。
沿着成万高速前行,一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昌衡村。
顾名思义,昌衡村是纪念尹昌衡而得名,地处四川成都彭州升平镇以北,看上去一马平川。
昌衡故居主要包括尹昌衡纪念馆、共和文化广场、辛亥园林、纪念群雕,故居建有“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共和碑”。
尹昌衡纪念馆规模不大,典型的川西农家四合院,共五个展室,展示了他不凡的一生。辛亥革命后,27岁的尹昌衡便官至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大都督;1912年西藏发生叛乱时,28岁的尹昌衡又入藏平定叛乱,被民国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和陆军上将,可谓少年得志。
由于声势过隆,受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的忌惮,被骗至北京以罪下狱,在狱中尹昌衡反复研习《周易》,思考中国出路,著《止心篇》《止园自记》,意欲归隐著书立说。
从尹昌衡的一生来看,他的政治、军事建树主要在他36岁之前,之后主要是思想学术价值,其内容广及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及自然科学等广泛领域。仅36岁至47岁的十一年间,便著述20多部、230万字。自他在1920年发布《归隐宣言书》后,著述便不断面世。
极富特色的止园诗文碑廊由五个篇章组成,分别是少年立志篇、西征卫国篇、亲情乡土篇、道义境界篇、归隐著述篇,共存诗文50首,诗文碑较好的展示了尹昌衡一生69年的经历。笔者一行人一边参观,无不颌首赞叹。
笔者认为,尹昌衡如同一根红线,将民国初年和解放初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生,经历复杂,又奇遇连连,既志向高远,又宏伟豁达。
巴蜀自古出高人,高人自古居四川。如果不是参加推进会引起我的好奇心,如果不是最近对尹昌衡的研究,我可能很难知道这位巴蜀奇人。
目前,尹昌衡研究硕果喜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尹昌衡集》5卷287万字,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拍摄、播出了真实生动的文献纪录片《大都督尹昌衡》上下集(每集50分钟),但总体看,我认为对尹昌衡的研究、宣传不够,特别是他的学问和思想。作者在此呼吁:探讨深入挖掘尹昌衡大都督的思想文化和学术价值,促进天府文化和蜀学的发展与繁荣,助力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作者系知名作家,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
尹昌衡简介: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