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90后”小伙子,年轻,俊朗,热情,笃定。
他在201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初来乍到的他如同一粒种子,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里开花结果,为青白江区的建设、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他叫王国泰,今年29岁,中级社会工作师。现任成都市青白江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同期担任多家社会组织理事、督导等职务。
从事社会工作以来,王国泰带领团队累计培育了200余名青白江本土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同时,对外督导200余小时,培育了40余支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队伍中的500余名志愿者,已开展专业服务活动60余次,累计惠及服务群体超10000人次。
一个人,带动了一座城的社会工作。这就是王国泰的能量。
传递爱心爱上公益
王国泰1992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的农村。乡下生活的艰辛督促着他发奋图强努力读书,将来好在城里找一份好工作。2011年9月,王国泰如愿考上西南民族大学,学的是比较冷门的社会工作专业。当时填报专业的时候,王国泰对这个专业也感到陌生,只是觉得填报的人比较少,更有把握被录取。他心想,农村人嘛,只要能上大学,就有机会留在城里工作。
在大学里,通过系统的学习,王国泰逐渐体会到了这个专业的意义——可以协助个人、家庭、团体适应其所在的社会环境,恢复或增强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也可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就这样,王国泰爱上了社会工作这门学科。
大三、大四期间,王国泰多次来到成都的公益机构实习,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活动项目,让他对公益和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他报名加入一个社工团队,冒着余震爬山涉水,深入震中地段的山区,参与救援和对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
项目结束那天,队员们都在帐篷里整理行李准备撤离。一个小男孩跑进帐篷里,一双大眼睛左看右看看了好一阵子,终于看到了王国泰。他大胆地跑过去拉着王国泰的手说:“大哥哥,我舍不得你走。”
看着小男孩天真无邪的眼神,王国泰鼓励他说:“小弟弟,你好好学习,将来我们就有机会再见面的。”
“大哥哥你放心,我一定会像你一样努力学习,将来也要考上大学,那时,我就来成都找你。”
听着小男孩的话,王国泰心里十分温暖。回想起最初在安置点见到小男孩时,他胆怯地蹲在板房一角,眼神里充满了恐慌和羞涩。那天,他对小男孩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起先,从他的生活和学习入手,慢慢地聊,不断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小男孩对自己产生信任。渐渐地,小男孩不再一问一答了,主动向他讲述了地震给自己内心带来的恐惧。
耐心的倾听、细致的回答......王国泰就像一个亲切的大哥哥一样,解答着小男孩心中的疑虑。就这样,小男孩开始有了变化,不仅变得乐观开朗起来,还跟随他们一道,主动参与起帮助别人的活动。
“原来,做公益还真能帮助到别人啊!”因为这段经历,王国泰更坚定地认为自己选择的社会工作专业,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奉献人间大爱的好职业。
真诚奉献不计回报
2015年8月,王国泰大学毕业了。他计划回到离家近的西安从事社会工作,这也是家人和亲友的意愿。
在回陕西之前,他参加了成都一个有关社工的集中学习活动。在这里,他认识了青白江区向日葵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的负责人谢海霞。
交流中,王国泰透露出准备回西安从事社会工作的想法,谢海霞听后挽留他说道:“小王,你来我们青白江发展吧,现在青白江的社会组织很少,像你这样的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就更少了。在青白江你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的。”
谢海霞的一番话,让王国泰有些动心。他在成都上大学的这几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其实,让你来青白江我是有私心的,我因为身体不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想请你在这段时间帮我去管理、运营我的那个民办机构。”谢海霞接着说。
王国泰犹豫了一下,但看着谢海霞坦诚真挚的目光,他还是答应了:“好吧,那就让我试试。”
刚到青白江后,王国泰就有些后悔了。他没有想到青白江离成都市中心那么远。暂时租住在市中心的他,每天都得很早就起来乘坐班车。奔波的劳碌,让他不想在青白江上班了,当天就想离开。但想到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得信守承诺,才又坚持留了下来。
在向日葵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王国泰创新了一个智障儿童“阿甘小站”的项目,将几十个有智障的小朋友集中起来进行康复培训。这样,一下子把孩子的家长解放出来,可以放心去干他们自己的事情。
一天上午,天下着大雨,办公室门口来了一位大爷,王国泰不认识他。大爷顶着斗篷,裤脚挽得很高,一双破烂的胶鞋上粘满泥巴,双手捧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满满一篮子红玛瑙一样的樱桃。也许是他怕脚上的泥巴弄脏了地板,就站在门口,说:“王老师,太感谢了。我这个孙儿自从出生以后,他的父母就不要他了,至今都没有回过家,是我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他也一直离不开人来照顾。现在好了,把他交给你们,我和老伴都放心了,我们也能抽出时间去干点儿活了。我家里穷,没有什么东西好送你的,这篮樱桃是我自己家树上结的,请你一定要收下。”
王国泰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大爷是一个智障儿童的爷爷,他冒着这么大的雨来,就是为送一篮樱桃来表示感谢。王国泰的眼里也落雨了,说:“叔叔,下这么大的雨,走这么远的路,你专程给我送樱桃来,我真受不起啊。”
看到这位浑身滴水的朴实农村大爷,王国泰感动不已,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加沉甸甸。他心想,一定要把这个新项目干好,以帮助更多的人。后来,王国泰为这个项目申请到了市级项目奖励资金支持,推动了该项目的运行,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
勇于担当硕果累累
2016年7月,王国泰在向日葵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工作的合同期满了;谢海霞也回到了工作岗位,看到王国泰把康复中心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更为完善,开心不已。
这时,王国泰觉得可以放心离开青白江区,回西安发展了。
一个要好的青白江社工朋友问他:“小王,在青白江呆了一年时间,你没有一点感情吗?”
“说实话,青白江还是不错的,铁路港在快速发展,交通道路也在不断建设和改善,文体中心也投入使用了。而且川化、攀成钢这两个大厂也都在转型,生态环境会变得更好。我还是挺喜欢这里的,但是,我留下来干什么呢?做项目?总觉得没有用武之地。”
王国泰说出了自己对青白江的印象和心中的困惑。
社工朋友诚恳地说:“青白江区民政局将建立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园,培养更多的社工人才和社会组织,为全区的社区建设服务。你就留下来吧,和我一起干。”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并得到家人的理解后,王国泰留了下来,应聘到青白江社会组织孵化园工作,主要从事指导社会组织的创立、社工的考前培训以及项目的设置、管理和运营。
2016年底,24岁的王国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当选为青白江区政协委员。几年来,他向青白江区政协提交了许多关于社会组织发展和提高社工人员待遇的建议、提案,均得到青白江区政协和青白江区政府的重视,助力全区社会组织发展和社会治理建设步入正轨。
通过王国泰和团队的努力工作,青白江全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创投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推进了全区社会治理事业的发展。
如今,作为青白江区社会工作者协会负责人的王国泰,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立足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同一盏充满能量的灯,照亮、温暖着别人。他说,下一步,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为青白江区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