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力促经济运行整体好转,1月18日,由振兴国际智库、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科院科技智库中心主办,新京智库、北京市和光书院博物馆、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协办的2024新年经济论坛,以“重构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强调深刻把握战略机遇和需求变化趋势,全面释放产业发展活力。来自政府、产业、学界、投资机构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无人飞机等多个产业的120多位嘉宾参加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重构产业,迈向现代化产业强国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创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其重要、关键、核心产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领先的硬实力、软实力、韧性能力。
来自北京大兴区、平台区和门头沟区的三位区领导介绍了本区的优势产业结构和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结合一线调研情况,在发言中深刻分析了全球产业的时代之变、世界之变、中国之变,他认为,产业是城市的灵魂,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通过重构找到全新模式和发展动力。李志起表示,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每一座城市都要重构自己的产业名片,启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要在传统领域焕新“迭代”、新兴业态壮大“抢滩”、未来产业培育“占先”。他指出,数智化、低碳化、大文化是促进产业重构的三大新动能,企业要高度重视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更好掌握全球产业链主导权。
重构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飓风席卷而来,产业疆界在颠覆性创新中重塑,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正在热烈上演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革命大戏。从数字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到人工智能的破晓崛起;从生物技术的深度探索,到能源、绿色技术的革新突破;再到低空、无人技术的无畏挑战,每一次科技跃迁都在刷新我们的认知边界,重塑千行百业的发展格局。
大模型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
华为北京副总经理刘海涛表示,大模型的革新需要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单纯的文本生成上,更在于与各行业模型的深度融合。只有汲取了行业特定的知识和数据,大模型才能真正为各类行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新能源的产业革新之路
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代康伟表示,北汽新能源的产业革新之路,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对环保理念和未来出行的深度思考与实践。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北汽新能源正引领汽车产业走向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Al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阿里云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博士表示,中美两国在AI大模型应用及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深入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清楚识别两国之间的差距、机会和瓶颈。在未来的趋势中,AI大模型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两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合”出新物质,“造”就新经济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活性物研发管理总监王瑞妍表示,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合成生物重塑人类获取资源的支撑技术。合成生物学作为底层支撑,为生物制造带来了颠覆性和跨越性的发展潜力。这种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更是实现绿色制造和双碳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确保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中国才能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稳固自身地位。
低空经济新机遇,无人机创新应用赋能中国产业升级
无人机及飞行控制领域专家,联合飞机集团、北京中航智创始人兼总裁田刚印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速推进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进步,无人机已经崛起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电力巡检、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助力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在发展低空经济的过程中,低空空域管理的创新和变革至关重要。同时,航空级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正在颠覆全球产业格局,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民营企业要紧紧抓住产业变革新机遇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低迷,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依然较多,但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也在积累,比如国际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恢复,全球贸易增长有望好于去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应对全球性挑战更加需要中国。民营企业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的环境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面临的问题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要坚定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底气,保持定力,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到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指出,中国未来经济的红利在于把所有民营企业的活力充分的解放出来,真正市场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微观主体,而不能依靠单一的宏观调控,好的产业政策有助于支持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硬道理”的清醒认识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自觉走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道路,把企业做精做优做强。他表示,在新的一年中,新机制与新模式的建立的优先级将显著提升,破旧工作和破旧影响将会有所控制,在防范经济失速风险的情况下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改革。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一致认为,风高浪急从容渡,奋楫扬帆再出发,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民营企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自身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