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联动,走进博物馆研学;学科融合,开设特色博悟课程......成都天府第四中学校立足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携手金沙遗址博物馆,以音乐、美术学科为切入点,围绕人文素养培育,共建“馆校美育大课堂”,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美的种子,为文化自信筑基。
天府四中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建的校内博物馆
“学校的迷你博物馆开放后,我就可以和同学们更深入地探讨金沙文化了!”成都天府第四中学校(以下简称“天府四中”)七年级学生周子琦很兴奋,作为“小小金沙文化迷”,她离自己的热爱更近了。
标志性的太阳神鸟符号、古蜀先民劳动耕作的长卷、青铜器简笔图样......今年元旦前夕,天府四中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建的金沙迷你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该校探索“馆校合作”、构建博悟课程的又一亮点成果。
“经过4年的共研共设计,这所集展示、学习、活动于一体的校内博物馆终于落成,希望它能‘活’起来,变成利用文博资源开展跨学科博悟教育的场所,更好地发挥育人功效。”该校副校长彭世坤介绍道。
近年来,天府四中立足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携手金沙遗址博物馆,以音乐、美术学科为突破口,围绕人文素养培育,探索实施特色博悟课程,打造“馆校美育大课堂”,充分释放出“1+1>2”的育人功效。
走,到博物馆上课去
在开设校内博物馆前,天府四中就已组织师生走进博物馆“上课”。“不久前,我们去了金沙博物馆研学,学校还发了小册子进行‘打卡’。老师对每件文物进行了解析,引导我们感受金沙之美。”天府四中四年级学生龚琦竣说道。
带着孩子们“走出去”,是该校博悟课程的重要一环。天府四中以博物馆为研学基地,构建行走课程,策划主题研学课程,分学段设计任务单,引导学生在博物馆进行沉浸式学习,与文物面对面,感受、体悟,在行走中得到滋养。
与此同时,该校还把博物馆作为跨学科学习的场馆,开展了“我来讲金沙”等系列活动。通过设计、拍摄vlog,学生们加入到了传播金沙文化的行列中来。
受益于博物馆“课堂”浓厚的文化氛围,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该校共有十余名学子通过选拔成为金沙国际讲解员,为全国各地的同胞、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双语讲解金沙遗址的历史。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提供的是文化的智慧,学校提供的是教学的智慧。如何把文化的智慧和教学的智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多种多样的形式,更需要创新的理念,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喜欢历史文化。在我看来,他们这些‘博悟’课程开设得很好,从物到‘悟’,让文物、文化真正地润泽孩子们的心田。”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向记者谈道。
听,老师们讲金沙
开馆当天,金沙遗址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胡晓蓉动情地讲起金沙的故事。胡晓蓉的传承与坚守,也在无形中感染着孩子们。
近年来,天府四中把以胡晓蓉为代表的金沙专家“请进来”,以文博人对于文物的热情带领学生走进金沙文明、古蜀文化,做孩子们博悟学习的引路人;把金沙文化“请进来”,通过“创课金沙”等形式,多维度解析金沙文物密码,让学生领略不一样的文物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以金沙为主题,让教师从金沙选取素材,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设计课程。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三届“金沙教学节”。
《你好,大金面具》授课现场
“如果戴上大金面具的是你,看到3000年后的今天,会有怎样的感受?”“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表情动起来?”在美术教师李泓汀《你好,大金面具》的课堂上,孩子们争相发言、现场创作起定格动画。去年,这堂课程入选了“金沙教学节”优秀设计案例。
“这堂课从去年开始设计,反复打磨了七八个月。我做了一个穿越的环节,让大金面具来到现代,看看如今飞速的发展。孩子们代入其中,通过定格动画表情包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李泓汀说,“一听到可以带平板来学校进行创作,孩子们非常兴奋。”
在专家的讲述、教师们的巧思中,历史文化变得生动有趣,馆校共育转化出了更大的美育价值,孩子们也拥有了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
看,学科融合“大美育”
金沙舞剧《金乌负日》
开馆当天,由天府四中学生共同演绎的金沙舞剧《金乌负日》精彩上演,在十二道金色光束的照射下,学生扮演的“小金乌”灵动起舞,歌颂着生命的永恒。“舞剧由孩子自己编创、排演,用他们的视角来表达对古蜀文化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副校长彭世坤说。
为了让金沙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天府四中还开展了《梦回金沙》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整合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技能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以现代的阿卡贝拉身势表演,将身体化为乐器,表现远古时代神秘而震撼的音效,用石头打击,创造有节奏的音乐;美术学科引导学生想象、设计舞剧中古蜀国里的神鸟、祭司、精灵等形象;语文学科编创剧本,让课程真正实现舞台化。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挥各学科专长,提升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彭世坤介绍。
此外,该校开设了金沙萌动表情包课程,在尊重文物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夸张、变形等艺术处理手法,让文物与现代“接轨”。
青少年接受美的教育、熏陶,会更热爱生活。舞剧编创、表情包制作,都是美育跨学科融合的形式。通过参与这些课程,孩子们也更加阳光、自信。
天府四中校长张显国
这一点,与天府四中校长张显国的新“三生教育”理念一脉相乘。在他看来,馆校深度合作,最首要的是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人格自强;其次则是通过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们体验生命的发展历程、更好地创造生活、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近年来,我们还引进了不少本土优质资源,联合共建了财商素养博物馆、天府书院、游泳馆等,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课程”,张显国补充道,“未来,我们也将更好地发挥校地合作的优势,将更多优质的资源与博悟课程相结合,更好地开阔学生眼界,润泽学生心灵,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照片均由实习生 顾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