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深入,智能化和电动化这两个“主战场”已经形成白热化竞争态势,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智研咨询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激光雷达领域融资138亿,其中我国激光雷达投资金额为50.89亿,同比暴涨155.15%,中国激光雷达无论是投融资还是激光雷达量产车市场均已实现“阶段性领跑”。
技术“破冰”,自动驾驶带来“新希望”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汽车的自动驾驶趋势已经无可阻止。
现在买车,消费者早已经从研究油耗过渡到关注自动驾驶和侧重驾驶体验的时代。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为什么从L1过渡到L2级别辅助驾驶感觉十分顺畅,而L2到L3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感觉就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交通出行场景,几年前业内甚至认为L3级别自动驾驶就是一道“伪命题”,基本无法实现。直到激光雷达技术成规模的应用,似乎下一代自动驾驶看到了“新希望”。
其实一直到今天,下一代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存在两个流派,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的,一个是主张纯视觉流派,另一类是主张视觉+激光雷达的“多数派”。
图片包含交通,汽车,桌子,小描述已自动生成
纯视觉派认为依靠摄像头,模拟人类的眼睛观测前方的路况及距离,来实现自动驾驶,这种技术不仅算法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大量的底层数据作为基础,纯视觉的做法虽然有先进性,但是摄像头会受到光线和能见度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误判,缺陷非常致命。
而视觉+激光雷达显然更可靠,起码现阶段是这样,一旦摄像头出现起雾或者其它模糊的情况,雷达可以有效进行辅助识别,从结果上看是多了一层保障。当然这里指的雷达主要还是毫米波雷达,因为售价更低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它的先天不足是无法判断障碍物的轮廓和垂直高度,小障碍物的判断比较模糊,对金属敏感,非金属感知能力偏弱,即便是结合视觉算法,依然存在缺陷。而这些对于激光雷达而言,因其主动发光和可直接三维测距的特点,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强。
激光雷达技术和应用的“破冰”,必定会在自动驾驶技术层面带来更多的惊喜。
阶段性领跑,激光雷达成下一个“风口”
说到惊喜,相较于激光雷达技术的“破冰”,更令人欣喜的是自主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阶段性领跑”。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激光雷达融资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之所以说这项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阶段性领跑”,是因为当欧美还在为上不上激光雷达而争议的时候,中国自主激光雷达公司已经在量产车上实现了超越,即便是激光雷达技术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在实际驾驶中的应用和验证,远比实验室的数据来得更加有说服力。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2009年到2016年精光雷达的市场几乎被一家叫Velodyne的美国公司垄断,以Velodyne为首的欧美企业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导致多激光器的激光雷达设计难度和制造壁垒很难逾越,加上极高的制造成本,这也直接导致“纯视觉派”企业放弃激光雷达技术。
2016年之后,两家中国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切入激光雷达市场,禾赛抓住了Velodyne极高的售价和漫长的交货周期的特点,2017年推出了Pandar 40,首次打破Velodyne在这一领域的垄断;速腾2016年发布了16线激光雷达、2017年完成了32线产品的量产。禾赛在高线束激光雷达战场与Velodyne硬刚,速腾从低线束产品切入,两家自主激光雷达制造企业通过超高的性价比优势,快速切入激光雷达市场,并保持着超高的市占率。
如果这一时期是激光雷达的1.0时代,它面对的是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坦率说产品的体积、成本、耐用性都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激光雷达的2.0时代就完全不同了,面向乘用车市场,车规级量产、小体积、低成本成为核心竞争要素,车规级混合固态、固态激光雷达成全新的技术线路。谁先上车,谁就能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据统计,仅2022年搭载激光雷达上市的车型就接近20款,中国车企占了一半以上。从抢先量产这个角度来看,激光雷达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128个激光器,理想L9展现大国品牌研发实力
如果我们认为造车新势力是后起之秀,离不开传统车企的协同作用,那么在激发激光雷达上车需求方面,造车新势力带动了传统车企的跟进,其中理想L9必定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
理想L9采用了11颗高性能摄像头作为它的AD Max辅助驾驶系统的主要感知来源,充分利用激光雷达主动发光和可以直接三维测距的特点,采用禾赛的半固态一维转镜激光雷达方案,这款名为禾赛AT128的激光雷达,这接近目前整个激光雷达领域的“天花板”,线速达到了全球量产前列。
128个激光器是个什么概念?理想L9可以同时在垂直方向可以同时发射128束激光进行扫描,每秒可对三维空间打出153万个激光点,这么庞大的激光系统仅仅是11颗高性能摄像头的辅助感知单元,可见理想L9的辅助驾驶安全性之高。
熟悉激光类的消费者都知道,激光雷达有三个核心指标——测距能力、全局分辨率和点云数量。理想L9拥有10%反射率下的200米超强的测远能力,最远地面线可以达到70米,全局分辨率为1200x128,点云数量达到153万/秒,这些指标中的任何一项,拿到已经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中都是佼佼者。
在实际的驾驶场景中,夜间面对对向来车的远光灯,摄像头往往会出现充光情况,从而导致误差,理想L9的激光雷达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恶劣光线环境下的的准确率;另外,在高速公路的驾驶中,静止的物体及异形障碍物,高速运动状态下即便是人眼也会出现视觉误差,此时激光雷达会起到良好的辅助判断作用。
真128个激光器、优雅小巧的尺寸和超一流的安全性能,将成本与安全性能有效平衡,不仅展现出了大国品牌超强的研发实力,理想L9也给带给全行业的激光雷达技术指明了方向。
新能源车实现对欧美汽车强国的“弯道超车”值得欢欣鼓舞,激光雷达在全球范围内的“阶段性领跑”更令人为之振奋,一个“风口”的行业正在快速成长。近期华为宣布500线激光雷达已经在路上,仅仅专利可能会超过一万个,有理由相信,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