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弹幕上飘过“大爷好可爱”“奶奶可真是摩登女郎”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B站这个“后浪”的文化聚集地“火了”。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银发网红”们的出现不断重塑着大众对于老年人的认知,也触发了年轻一代的情感共鸣。
从厨房到荧幕,“另起炉灶”的“老饭骨”
“老饭骨”其中一期:《炸素羊肉串》(视频截图)
“比真羊肉串儿还好吃呢”“素的是高档”,在两位北京大爷诙谐幽默的唠嗑中,一道由猴头菇制成的素羊肉串呈现在观众们的眼前。
这两位大爷来头可不小。
“大爷”郑秀生(右)和“二伯”孙立新正在拍摄短视频(图源:中国青年网)
“大爷”郑秀生,16岁入行,在北京饭店一干就是50年。给周恩来总理做过狮子头,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厨,更做过数不清的国宴。“二伯”孙立新,24岁就成为华都饭店的总厨,也是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菜单计划任务总顾问。
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厨房,退休之后干点啥?
“大爷”“二伯”一琢磨,接着做菜!还要把多年来的经验技法都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老饭骨”自此“出道”。
美食账号铺天盖地,观众们的口味愈发挑剔,“老饭骨”的优势究竟在哪里?答案还在视频里。
抖音、B站这类平台的年轻粉丝居多且活跃,要想抓住年轻人的胃,就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排骨好吃,但上班族往往没有充足时间来炖菜,“老饭骨”就改用高压锅来做,一个小时后,排骨和米饭同时出锅;为了帮“不爱穿秋裤的女同志们”驱寒暖胃,孙立新又做了一个醪糟鸡蛋;就连方便面,也在热爱创新的孙立新手中,变成了一道诱人的五彩炒面;鱼香汁、糖醋汁、宫保汁......都提供了精确到克的配方,让中餐江湖上神秘的“适量”终于得以复制;由松鼠桂鱼、四喜丸子、发财鸭等11道菜组成的家宴系列,又满足了年轻人想要在逢年过节时露一手的需求。
郑秀生在《老饭骨叨叨叨》里卖萌(视频截图)
除了做菜,还有真实的烟火气。为了满足年轻人的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特别开设了“老饭骨叨叨叨”的栏目,来回应网友们的疑惑和评论。面对“牛丸怎么才能从地上弹起来?”“二伯的无情铁手是怎样练成的?”“大爷大妈是怎么谈恋爱的?”“老饭骨给刚就业年轻人的忠告”等问题,他们既在打趣中完成了做菜技艺的传授,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吃瓜”心理,还达到了引导年轻人脚踏实地、回归本心的目的。
自2020年9月至今,“老饭骨”全网粉丝已过千万。郑秀生表示,他们把经验、经历和“小饭骨”们分享,让大家感觉到厨师不仅会做饭,还会给家庭和生活带来喜悦。
[page]
硬核阿婆主:敏慈不老 九十而已
翻阅B站上“敏慈不老”的账号,仅51条作品就帮这位90岁的奶奶——江敏慈收获了36万的粉丝。
4年前,江敏慈在老年大学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从开关机到打字、上网,她越学越溜,与互联网的距离不断拉近。偶然一天,江敏慈看到孙子豆豆在房间里录视频。她悄悄记下孙子登录的网站名为B站,在上面逛了两三天后,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成为一名UP主”。
孙子豆豆教江敏慈使用手机软件(图源:南方日报)
2020年4月,UP主“敏慈不老”正式上线。一部手机、一位老人,一条名为《我90岁了 可以来做up主吗?》的视频迅速超过五百万点击。
其实江敏慈早有写自传的想法。在B站上,她只需对着镜头讲述,就能把故事记录下来。此后的作品中,江敏慈通过视频讲述亲身经历,尽管语速缓慢,但字字清晰,观众们也沉浸其中。从抗日战争逃难、为逃避包办婚姻赤脚求学、和外国人学煎牛排、再到成昆铁路的修建......年轻一代们从江敏慈的故事里看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发生的巨变,“人老心不老”的冒险精神更直击年轻观众的心灵。
江敏慈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视频截图)
“奶奶好勇敢,给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女青年以莫大的鼓励!”“那个年代的故事好精彩!”“好慈祥的up,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一条条弹幕飞驰而过,短短数月,江敏慈成了B站上的“红人”。走在街上,也有年轻人主动打招呼,“你是敏慈不老!”那一刻,江敏慈感觉自己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不少。
内容不定期更新,也没有鲜明主题,“因为要看孙子什么时候有空帮我拍”,有时突然忘记了下一句,江敏慈就会感叹一句“老了”。尽管如此,年轻的观众们却也回以最大的“宽容”:“奶奶不老”“您讲什么都行,我都爱看”……因为,江敏慈身上流露出的真实与勇气,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风景。
[page]
73岁木雕艺人 在B站活成27岁“老二次元”
一有闲暇,卢正义就会打开手机追番,仔细琢磨下一个作品。B站上,超百万的“二次元”粉丝们也在着急期盼着他的新作上线。
卢正义荣获“B站2020年百大UP主”称号(图源:南方日报)
“我叫卢正义,一个年轻的木匠人。”黑色圆框眼镜,灰色背心,偶尔穿着印有瑞克和莫蒂的短袖,卢正义自称“年方二十有七”,因他在27岁拿起凿子学木雕。视频中,他操着福建口音,时不时蹦出一两个流行词,像个调皮“老顽童”。网友们也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卢”。
自去年5月以来,73岁的“小卢”已用木头制作出了数十个“二次元”手办,他的账号“卢正义的雕刻时光”在B站拥有超过129万的粉丝。
以前,打牌、听戏、弹琴占据了卢正义的日常。年轻摄影师阿伟(化名)的到来,帮他开启了另一番生活。
摄影师阿伟找到卢正义,提议将木雕手艺结合潮流(图源:南方日报)
一开始,阿伟找到卢正义,只是想以视频形式更好地传播木雕手艺。尽管那时,卢正义已有七八年未做木雕,但面对阿伟的请求,他决定按照年轻人的审美试试看。一个手办一雕就是四五天,大半的时间,卢正义都花在了和阿伟一起看动漫片段,琢磨人物面部神情上。
卢正义的雕刻作品:《黑神话.悟空》(视频截图)
从“一拳超人琦玉”“钢铁侠”“六道鸣人”到“黑神话·悟空”“九色鹿”,精湛的雕刻技艺让“小卢”在网络迅速走红。每一个作品发出后,卢正义都会翻看评论。
看到网友说他刻得不像的评价,他也坦然接受,“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做得不好是正常。”下一回雕刻时,他会花费更多功夫琢磨人物。新一代的直来直往与老一辈的精益求精,碰撞出了互相欣赏的火花。
B站上的年轻人总叫他“程序员”,经过阿伟解释后,他才知道,原来程序员经常熬夜加班,发量和自己一样“感人”。
60多岁的“老饭骨”、90岁的江敏慈、73岁的卢正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网络世界里找到了与年轻一代的联结,也重拾起了那最好的年华。年轻的受众们,听故事、学技法、看新奇,但更多的是在老一辈的岁月里,不断构思着自己未来生活的方向,探寻着人生的可能和前行的答案。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光明网、“老饭骨”抖音、“敏慈不老”“卢正义的雕刻时光”B站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