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
作者丨阳佳丽
编辑丨蔡晓慧
深呼吸、起跳、翻腾、入水,水花呢?8月5日,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级最小——14岁的广东湛江女孩全红婵凭借“水花消失术”,以466.20的高分获得金牌。而她也成功复制了伏明霞“神迹”,成为第二个年仅14岁就获得女子10米跳台奥运会比赛金牌的运动员。
擅长压水花是全红婵能够以黑马之姿战胜一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获得参加奥运会资格的“独门武器”。在女子10米跳台半决赛上,全红婵的完美第一跳,就获得了解说员“像吸水机,把水都吸进去了,一点水花都没有!”的高度评价。
决赛现场,全红婵的每一跳都接近完美,其中三跳满分征服裁判,当她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后,也终于在教练的围绕下放松地笑了出来,她用“不得了”的姿态完成了奥运会首秀,正如解说员说的:“一跳成名,天下知。”
全红婵
被“骗”去跳水
14岁,是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最低的年龄门槛,这也是今年7月中国跳水队公布奥运参赛人员名单后,全红婵备受关注的原因,她也是参赛10人名单中,唯一一位非世界冠军,入选国家队还不到一年。
让全红婵崭露头角的,是2020年10月的奥运选拔赛首站比赛,比赛中她力压陈芋汐、张家齐夺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爆出赛事最大冷门。在那之前,网上甚至都搜索不到全红婵的相关信息。虽然她在今年1月的第二站选拔赛中因失误位居第五名,但第三站选拔赛再次有出色表现,预赛、半决赛一路领先,决赛更是跳出440.85的超高分锁定冠军。凭借三站奥运选拔赛收获两冠的成绩,全红婵在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项目上挤掉张家齐、卢为入选。
相比很多跳水界的少年天才,全红婵接触跳水的时间算是晚的,全红婵七八岁才开始接触跳水,“跳下去的感觉很爽。”这是全红婵爱上跳水的原因。说到走上跳水之路,全红婵笑着说:“小时候学习差,不喜欢读书,后来觉得跳水好玩,没想过比赛,我感觉是被教练骗来的。”
全红婵练习跳水
从觉得“好玩”到成为奥运冠军,成就全红婵的不仅是天赋,更是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中间也会觉得害怕,一两天不跳的话,再次站上10米台就会怕,感觉怕摔,所以每天都需要去练习跳。”全红婵曾说。
在谈起自己的备战故事时,年纪尚小的她说:“在武汉的时候,因为没有跳好,回去就是天天跳,一天起码有五六个或者六七个,有时候还会十个十个的来,把我给累得。”
作为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陈华明这么评价:“全红婵的个人特点是综合能力强、爆发力突出,且冲劲十足,极具拼搏向上的斗志。”
但作为一匹横空出世的小“黑马”,爱玩的游戏的全红婵却一直有个“未成年的烦恼”:“可是它限时间啊,没到年龄啊。”说到这里全红婵忍不住笑了起来。从不爱读书到成为今天跳水界的“新星”,加入跳水队让全红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努力背后是家的羁绊
2007年,全红婵出生于广东湛江。她的家境并不优渥,父母都以务农为生。在她的记忆中,全家收入来源就是“爸爸做农活赚来的钱”。
在一次采访中,全红婵坦言,“妈妈身体不好,她得了病,但爸爸妈妈都没有告诉我究竟是什么病,可能是不想让我担心吧。之前妈妈去住院,但不是一直住在医院的,因为住院费挺贵的,她就自己买一些药回来吃。”说这些话时,14岁的她眼神变了,不过很快,她又笑起来,“所以我就想,那我就想办法早点出去赚点钱吧!”
对家人的牵挂也让全红婵多了一些“成熟”的气质,不急不躁,性格沉稳,全红婵曾说:“跟谁比赛都一样,不管怎样,都是要跳好自己。奥运会也就是跳五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
今年6月30日,张家齐、陈芋汐、全红婵三名跳水小花在做客《冠军直播间》时,谈到如何跟爸爸妈妈交流,张家齐表示父母说的最多就是注意安全注意身体,陈芋汐说妈妈会让自己吃好睡好好好刷牙,反而全红婵的父母会跟自己说坚持训练,马上就到奥运会了,一定要好好坚持。
左二为全红婵
为了让父母安心,全红婵独自在外打拼,却也很少抱怨,“我也不敢跟他们讲训练中的苦,怕他们知道。”
就是这样一个刻苦、沉稳、爱笑也爱玩的全红婵,在今年夏天,一跳成名。此前全红婵没有任何一次国际比赛的参赛经历,第一次在国际赛场的比赛居然就是奥运会这样的最高最大的舞台,而且还夺冠了,这简直就是奥运会跳水赛场上的奇迹,恐怕在其他项目中也不会多见。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央视频、澎湃新闻、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