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评 | 别对“上门枪决通知”一笑了之

2023-05-26 15:14:25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微信作者:仗义姐
原标题:别对“上门枪决通知”一笑了之 | 环球人物评

谁都可能被

更强骗术割韭菜。

5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晒出一条漏洞百出且错别字连篇的离谱短信。

评论区“哈”声一片,网友们脑洞大开给出花式回复:

“回复TD即可取消强制枪决”

“一天巡回24个城市,记得报销差旅费”……

·网友们开启吐槽模式。

从“法院传票”到“上门枪决”,为什么诈骗短信越来越“降智”?据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科普,这大概率是一条非法催收信息。如果真的是诈骗短信,那么骗子们其实是在用看似搞笑的方式高效率地筛选潜在受害者——

如果你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诈骗短信,那么骗子就不会在你身上浪费时间。

如果你连这条是诈骗信息都看不出来,真的按照他的指示去进行后续操作,那你极大概率就无法识破骗子后面的所有连环骗。因为相对于这条看起来很降智的短信而言,后续骗局甚至看起来会很“正常”。

·江宁公安现场科普。

的确,一些人的常识,可能就是另一些人的盲点。所有看起来离谱的诈骗手法背后,一定有更加曲折离奇的受害案例。再加上数字鸿沟和信息差的存在,老年人之类的特殊人群更容易被骗。

近年来,公安机关、银行、社区等相关组织也一直在大力进行线下的反诈科普。“老人深陷诈骗骗局欲转账,民警耐心苦劝守住养老钱”,大家可能都刷到过类似的新闻。

·网友分享身边案例。

此外,骗子的套路层出不穷,除了这种“广撒网”的短信,还有结合个人信息盗取来实施的诈骗,针对性极强。

在2016年轰动一时的“清华教授被骗千万”案例中,受害者的智商和学识应该说远超一般人,但还是不幸中招。

为什么?他刚卖房子,骗子就准确说出了合同编号和其他交易细节。这些信息迷惑性极强,从受害者的视角看,无疑是坐实了对方的“合法”身份。

在个人信息泄露还无法完全杜绝的今天,类似诈骗仍时有发生,网购、快递、租房、求学、考试、相亲……许多信息都可能被用于诈骗。

“努力”的诈骗团伙,还总是走在科技前沿,使用普通人闻所未闻的最新技术。

一开始有虚拟号码、钓鱼网站,后来有验证码自动填充、聊天软件群发,现在更是发展出了AI换脸、AI语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多么有知识的人,都随时可能被更强骗术割韭菜。

·安庆警方破获AI换脸诈骗案。

所以,在嘲笑骗子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多一分警惕。面对可疑信息,要做好个人保护,也要积极举报,并力所能及地提醒身边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

一位反诈人士曾告诉仗义姐,人心复杂,所以反诈就是一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过程,也许永远没有终点。如他所言,反诈永远在路上!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责任编辑:冯小珏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