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匠】李晓枫:把好老百姓用电“最后一道关”

2021-06-21 15:16:34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羊佳
原标题:【成都工匠】李晓枫:把好老百姓用电“最后一道关”
 
  家里怎么停电了?什么时候可以来电?……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的用电需求与日俱增,也会遇到“停电”的困扰。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东供电中心(以下简称“城东供电中心”)电力人李晓枫,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
 
  “电力人就是‘电保姆’!”李晓枫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是帮老百姓把好用电的最后一道关。”
 
  一切为了“减少停电”
 
  2020年8月的成都,历经数日高温炙烤后,迎来了暴雨。由于持续强降雨,造成主城区多地内涝严重,电力配网受到暴晒和暴雨极端天气的冲击,数条线路中断供电。
 
  运检专责李晓枫带领城东供电中心突击队队员,冒着瓢泼大雨开始了线路巡视和故障查找。
 
  “潮!太潮了!”李晓枫双腿扎在泥地里,打开变电站的柜门忍不住感叹,“受潮情况异常严峻,柜门、沟道板一掀开,水汽看起来就像桑拿房一样,水都淹到基础了!”暴雨如注,雨水从大家的雨衣领口直往里灌。李晓枫没有退却,他带着大家冒着大雨加紧检修,汗水和雨水夹杂在一起,顺着衣袖往外流。
 
  经过细致地勘察,他最终决定抬升基础。
 
  队员们不解地问道:“这暴风雨导致我们的设备故障,我们抢修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临时抬升基础啊,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
 
  李晓枫说:“我们电力工人就是要为市民提供可靠供电,现在我们既然发现这个地方容易积水,我们就要克服困难,尽力消除隐患,今天我们把基础抬升了,以后就不会再被淹了,我们的设备就会更安全,停电的情况也会减少。”
 

冒雪工作的李晓枫
 
  最终,在突击队的努力下,不仅恢复了供电,还解决了后患。
 
  目前,城东供电中心的供电可靠率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99.98%,意味着平均每个电力用户全年的停电时间不超过8小时。
[page]
  细致入微确保“安全用电”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李晓枫长期从事配网运检维修。然而,老师父也会遇见新问题。
 
  2019年,李晓枫在负责推进华兴街特色街区线路迁改工作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华兴街特色街区属于春熙路片区,地处成都繁华地段,但因为是老街,街面很窄,线路“下地”极为困难,地下已排满了雨水管、污水管、光纤管等,再修电缆沟,需要小心谨慎地规划位置。
 
  面临棘手的老街线路迁改工作,李晓枫主动收集现场地下管线网络图,亲自到现场逐一核实点位,精心规划电缆沟道路径。每个关键节点,每处风险控制点,甚至每个电缆起点都一一确认,确保现场方案能够有效落地,相当考验电力人的谋篇布局。
 
  “这里需要进行排管改造,这里需要避开污水管道,这里浅沟要与燃气把持足够距离……”李晓枫的手指沿着手机屏幕里红绿交接的电气接线图,快速“走”完了城东供电中心负责的其中一个区域。通过他手机里的这张电气接线图,可以清楚地看见埋在地下的电缆走向。这张图就是他的“战略地图”。
 

李晓枫在工作中
 
  刚刚解决好“地下”的问题,“地面”的问题又来了。
 
  华兴街沿线几乎都是商铺,经营者不同意将配电设备箱安装在自己门面外。
 
  “安在我家门口,这是存心挡住我做生意。”
 
  “配电箱害得我们商铺都被挡住视线了,不合理!为啥不安在别人门口?”
 
  “安个箱子在这儿,会不会不安全哦?”……
 
  理由五花八门,诉求倒是统一——都不希望门口多个配电箱。
 
  李晓枫收集到经营者们的诉求后,尽量找绿化带安放配电箱,实在没办法,只能安在商铺外面的,他也尽力与经营者沟通和协调,将配电箱安放位置进行合理设计,争取得到对方谅解。同时面对质疑,李晓枫耐心普及电力相关知识以及安全用电知识,打消大家的顾虑。
 
  今天,成都人记忆中的百年华兴街,已悄悄“换装”成家喻户晓的“网红街”。
 
  走在华兴街上,李晓枫熟络的和周围的商家拉家常,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他常说,虽然“下地”的工作有时让人头痛,但是看见老百姓家门口的生活环境更好了,就感到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5月,李晓枫获评2021年“成都工匠”荣誉称号。他认为,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热心事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成为城市更新的参与者和先行者,才能真正独具匠心。
 
  李晓枫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后,又奔赴检修一线。
 
  (本文图片由李晓枫提供)
责任编辑:李佩蔺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