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高能!她这么会玩,让百万网友“献出膝盖”

2022-06-05 09:07:24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微信作者:刘潇

用积木复原圆明园,她想让更多海外网友一睹中国文化的风采。

作者:刘潇

编辑:许晔

乐高积木,能“玩出花”吗?

胖小齐能。

甭管是故宫角楼↓↓


还是圆明园↓↓


又或者是首钢滑雪大跳台↓↓



中国空间站↓↓


 

她的每一个作品都让人拍手叫绝。

胖小齐原名陈曦,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也是一名B站up主。

2020年,由于疫情,居家办公的她接触到了积木MOC(My Own Creation的缩写,即跳出乐高积木官方设定框架,完全依靠玩家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模型作品),从此便停不下来了。

用积木复原中国古建筑

胖小齐的第一件积木MOC作品是故宫角楼。

角楼的屋顶结构关系极其复杂,“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用积木复原起来并不容易。

在动手搭建时,她活用异形积木,用冰淇淋形状的积木还原了望柱,用香蕉形状的积木复原出精巧的飞檐。

她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自己很喜爱中国古建筑和园林,大学时就用KT板(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展示、建筑装饰、航模制作等方面的板材)制作模型,但后来发现用积木更有趣——中国古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搭建,“这与积木搭建很像”。

2021年,胖小齐和丈夫蒋步庭参加综艺节目《乐高大师》,创作的MOC作品《桃花源》艳惊四座:

围绕着桃花源的云雾渐渐散开,化作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大鲲以无数桃花瓣为翅,一跃而起,护佑桃花源。桃花源的不远处,落入银河的一轮明月上,仙宫仙云,亦梦亦幻。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惊叹:“作品既梦幻又精细!”

在以积木MOC复原中国古建筑时,胖小齐力求还原气质。

她曾在网上看见一名外国MOC创作者复原了意大利古罗马城和中国故宫。在被“古罗马城”震惊的同时,胖小齐却对他的故宫作品略感遗憾。

“感觉一砖一瓦都是按照我们中国的故宫搭建的,但就是缺了点儿灵魂——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那一瞬间,她的心中燃起了一股使命感。

今年3月,她和丈夫一起开启了圆明园《四十景图》复原计划。“从我刚开始玩积木MOC的时候,我们就有复原圆明园的想法。”

而这个计划预估得花4年以上时间才能全部完成。

在复原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蓬岛瑶台前,胖小齐查阅了《圆明园四十景咏》等十几部书籍。同时,她深入研究了我国传统建筑,参考了清朝各时期呈样、底样、踏勘图、烫样等样式房图纸。

最大的挑战是没有实物参考。“我复原角楼,可以去故宫现场观察,可圆明园现在只有遗址。”

这个遗憾,也成了胖小齐挑战这个庞大项目的最大动力。她希望通过复原计划,让更多的人看到直观立体的圆明园。

为了复原蓬岛瑶台中的福海、大小三岛和仙山楼阁,胖小齐总共使用了两万多颗粒的积木。

除了仔细研究建筑外部的不同式样,胖小齐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内部构造。“比方说一座四柱凉亭,亭外的观赏者如果只能看到两根柱子,这两根柱子之间的空间就叫做‘一个开间’。”

在胖小齐看来,即便观赏者无法看见作品内部空间,创作者也必须严格遵守古建筑的建造逻辑还原,力求“从根上一致”。


靠的就是空间敏锐感

胖小齐能用积木“神还原”中国古建筑,和她建筑师的身份不无关系。

说起来,她当建筑师其实是受到伯父影响。

她从小就爱画画,趴在地上用粉笔画,在小本子上临摹连环画。伯父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专注于建筑结构,注意到胖小齐的绘画能力后,便教她透视法等空间原理。

“将天马行空的绘画和严谨的空间原理结合起来,这就是建筑学。”伯父告诉她。

当时,“建筑学”在胖小齐心中有了最初的模糊影像。

上小学时,胖小齐对空间的敏锐感渐渐凸显出来。她去同学家里做客,回家后便能在纸上将同学家的布局以绘画形式还原出来。

到了高中,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上黑板前把整座学校的空间布局画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校园依山而建,占地很大。全班鸦雀无声。

就在此时,胖小齐自告奋勇来到黑板前,将学校的布局事无巨细地描画出来,甚至连山上的八角亭都没遗漏。

高考后,胖小齐对专业选择有些迷茫。伯父对她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学会透视法时的惊喜吗?建筑师是石阶上的舞者,建筑学不是一门纯艺术行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创造艺术的行业,这就是建筑学的魅力。”

这番话一下打动了胖小齐,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建筑学专业,从此便埋首于一张又一张的建筑设计图纸中。

2014年,忙于工作的胖小齐被朋友拉着去看了一场民谣演唱会。在现场,她看到一个策划人跑上跑下地忙碌着,一下就被这个认真的身影吸引了。

两人一聊,发现挺有缘——对方名叫蒋步庭,出身于建筑世家,家族在明清两朝的600年历史中与北京建筑设计有着不小的渊源。

蒋步庭虽然没有进入建筑行业,而是成为了一名音乐会策划人,但他和胖小齐志同道合,最后从挚友变成眷侣。

2020年,居家办公的胖小齐夫妇看到一个以积木搭建“千年隼”的视频。“千年隼” 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一艘宇宙飞船。为了解解手痒,胖小齐也买来一套。

但很快,她开始思考如何跳出“看说明书,跟从别人的设计逻辑”的搭建方式。“我脑子里有很多方法来实现搭建效果,搭着搭着,就越来越想要以自己的方法来创作。”

积木MOC就这样走入了她的视野。

MOC流程复杂,在动手搭建之前,创作者先在LDD(乐高积木虚拟设计软件)上设计图纸,生成材料清单,根据清单采购积木颗粒。

蒋步庭说:“乐高总共有3000多种积木类型,常用的就有2000多种。根据搭建需要,有些种类的积木需要一口气采购500颗粒,而有些种类只需要1颗粒,校对起来非常繁琐。”

这样的创作,非常考验创作者的细心与毅力。不过对于胖小齐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今作品多到无法在屋子里全部放下。

胖小齐夫妇买了好几张同一款式的餐桌,拼成大桌子当做工作台。蒋步庭笑道:“这几年我们不停地买那款餐桌,看着它的价格从799元涨到999元。”


令网友直呼“献出膝盖”

2014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季元振在一次院内评审中,对胖小齐的作品评价道 :

“建筑设计师在图纸上画出一条短短的线段,在现实中代表的却可能是100米。请你想象一座100米高的主楼,作为设计者,你要把自己置入其中,这就是你的作品带给他人的‘体量感受’。”

这句温柔的评语如同“一记棒喝”,让胖小齐恍然大悟:要对建筑设计心怀敬畏,时刻把自己置入建筑场景之中。

她将这个感悟运用到了MOC创作中。

在她的作品中,常有相应比例的人仔模型出现其间。

视频拍摄中,他们借助灯光,从人仔模型的视角模拟建筑物内部一天的光影变化。“这样,我的建筑空间就会流动起来。”


·胖小齐在复原了动画《国王的排名》宫殿内部之后,网友惊呼“光影太绝了”。

夫妇俩也从当代中国科技成就中获得灵感。

2021年,神舟十二号升空成功。受此鼓舞,他们仔细研究了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内外构造,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甚至参考了新闻里的升空录像,还原出火箭三级脱离以及太空舱分离的动态过程。

那次创作并非一帆风顺,两人很快遇到了难题。“符合火箭外形特大弧度的积木本来就不多,我们只好用许多小弧度积木一点一点还原特大弧度。”

更大的难度来自还原火箭的内部空间。蒋步庭解释:“即便我们实现了火箭外部的弧线形,但是内壁的连接点依旧方方正正,这样一来就大大压缩了内部空间,无法放入太空舱模型。”

胖小齐从中国古建筑的榫卯结构中汲取灵感,精简了内部的支撑,扩大了空间,最终解决了难题。

接着,她又复原了天宫空间站。打开空间站的舱门,可放入宇航员人仔模型。

2021年底,北京冬奥会前夕,胖小齐夫妇又复原了首钢滑雪大跳台。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弧度。由于积木MOC创作不使用胶水等辅助材料,再庞大的作品也只能靠积木之间的摩擦力维持稳固,很容易坍塌。

胖小齐动用了建筑学专业知识,最终得到了解决方案:增加受力点,并让巨大结构产生的压力通过一个个受力点均匀传递给基座,“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实现举重若轻的效果。

除此之外,胖小齐夫妇还在积木MOC创作中不断创新,提升作品的电影感。

他俩都爱看国产动画片《灵笼》,于是,复原出了巨大飞行器“灯塔”。蒋步庭对音乐、电影的理解,为飞行器“注入了灵魂”,以灯光和烟雾展现出的电影感令网友直呼“献出膝盖”。


·胖小齐复原了动画片《灵笼》中的飞行器。

如今,胖小齐夫妇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积木复原计划仍在继续,“全部完成的四十景估计要占地300多平方米”。

在完成这一作品后,他们计划与更多海内外平台合作,让更多的海外网友一睹圆明园的风采,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