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他写出了刻进国人基因里的这首歌

2022-05-25 20:04:27来源:环球人物网
· 歌曲《我的祖国》作词者乔羽(图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5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引用老歌《我的祖国》中的歌词回应美国总统拜登涉台言论。
  这句歌词如同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密码,引无数网友沸腾。评论区的留言大多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看见这几句就忍不住唱了起来,爱国的DNA动了。”
  承载着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役的历史烙印,《我的祖国》历经66个年头,依旧传唱不衰。而它的作词者乔羽今年也将迈入95岁的高龄。
  “关羽、项羽人都不错,现在又有个乔羽”
  1927年,乔羽出生于山东济宁城,父母为他取名“乔庆宝”。
  由于家中文学氛围浓厚,幼时,他便学习起格律诗、乐府诗和古今民歌等,这也为他未来的音乐创作埋下了种子。
  19岁那年,他在参加革命前夕为自己改名,灵感源自史书典籍:“中国古代的关羽、项羽人都不错,还有写《茶经》的陆羽,现在又有个乔羽。”
  改名后的乔羽离开家乡,随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在那里,在北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乔羽有了一段难忘的求学时光。
  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教室,在柿子树上挂一块黑板,学生坐在石头堆上、土堆上,就算上课。乔羽记得,当时的校长范文澜有着浓重的绍兴口音,因此还得配个翻译;教员们大多是南征北战的老革命和颇负盛名的教育家,无论讲什么,学生们都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全是大文人,可不是小知识分子。”想到这里,乔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在北方大学的三年,革命和学习是乔羽最重要的两件事情。1949年,西柏坡会议后,乔羽深入冀南地区调研,写了12万字的土改调查报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他又和同学们在后方医院搞思想政治工作,还办了一份小报。
  他喜欢艺术,尝试写过几首歌词,其中弹词《王桃梅转变》还得了奖;学校组织演出,他跑过龙套,“今天民兵甲,明天匪兵乙,一会儿红军,一会儿败军。”也在幕后打过杂,大娘家的大褂儿,大伯家的茶几......从演出服装到道具都是找乡亲们借的。
  “哎呀,那时真是好玩儿。”乔羽常怀念起这段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活幸福的一段时光。”
  “我的爱国心变成了我的歌”
  1948年,乔羽毕业留校,专职从事歌词和剧本创作。渐渐地,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 《让我们荡起双桨》成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视频截图)
  泛舟北海,他写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彼时,27岁的乔羽带着新婚妻子佟琦去北海公园游玩,还和小朋友们比赛起了划船。两桨斜插水中,小船随波起伏,乔羽想起要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作词,灵感缓缓流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这首儿歌能传唱多年,他说:“那个时代是咱们中国人心情最为舒畅的时代。我用最好的心情写下了最真实的生活。”

· 《我的祖国》成为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视频截图)
  让乔羽觉得最难的、压力最大的当属《我的祖国》。1956年,他受邀为电影《上甘岭》写作插曲。在观看完电影样片后,乔羽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到,上甘岭的战士们是怀着对新中国的憧憬上的战场,他想要将这样美好的感情再现出来。他又问导演对歌词有什么要求,导演说:“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却能流传下来。”
  乔羽陷入了沉思。他提笔踌躇,四顾茫然,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一关就是十来天,终于他想到了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句句歌词跃然纸上。
  为什么是长江?为什么是田野?乔羽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些歌词的背后永远是记忆中家乡门前的那条河,一望无际的田野,辛勤劳作的亲人,而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
  就这样,电影《上甘岭》还未公演,《我的祖国》就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大江南北。

· 1984年,《难忘今宵》首度登台,自此成为每年春晚的“标配”(视频截图)
  《难忘今宵》则仅用了两小时写就。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港台演员首次被邀请到央视参加春晚。总导演黄一鹤想要一首和当年气氛合拍的歌曲,便找到了乔羽。歌词要得急,乔羽凌晨3点开始写,早上5点交稿。那年春晚后,“共祝愿,祖国好”的歌声年年唱响。
  从《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到《难忘今宵》等,乔羽将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与歌词创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很幸运,历史给了我一个机遇,使我有机会,把我的爱国心,变成了我的歌。”
  “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从青年到晚年,乔羽写了上千首歌的歌词,人们称他是“词坛泰斗”。听到这里,他总是摆摆手,“我反对泰斗的说法。泰斗是那些永远明亮的,指引方向的,而我只是一个歌词作者罢了。”

· 乔羽(图源文旅中国)
  如今,年过九旬的乔羽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他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两段,上午闭门写作,谢绝来访;下午则自由安排,或找老朋友聊天,或散散步。他还喜欢钓鱼,尤其喜欢雨中垂钓。偶尔忆起往事,他就用三句话自勉:“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
  他鲜少过问文艺界的事。当听说现在一些歌词作者很“高产”,脑袋一转就能写首歌时,他认为这说明词坛人才辈出,是个好现象。“人家那叫有才啊!我可写不出来!”乔羽坦言,歌词最容易写,也最不容易写。最容易写是因为它简短,便于应付社会的迫切需要;最不容易写,是因为它虽然简短,却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何为完整的世界?或许是《我的祖国》中的一条大河,似能清晰倒映出半个世纪前的景色;或许是《思念》中的蝴蝶,留下令人惆怅却又饱含眷恋的长情;也或许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里的北海公园,留住了一代代人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些源自现实、源于内心的创作,是经久不衰的回忆,也是一个个简短而完整的世界。
 
  (本文综合自解放日报、新京报、大众网等)
责任编辑:李佩蔺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