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网2月8日报道 “火炬点燃时,‘嘭’的一声,我感觉自己身体跟着颤抖了一下,精神为之一振!虽然此前排练了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听到火炬点燃的声音。”作为冬奥公园第118棒火炬手,郭季方说自己将终生铭记那个荣耀时刻。
郭季方(右)与第119棒火炬手刘燕玲反复练习交接环节
郭季方是国航商委网络收益部航班申请经理。他崇尚创新,带队攻克SABRE系统SLOTMANAGER模块应用难题,建立国航国内航班时刻系统;他分析市场,科学研判,多方协调,只为公司权益最大化;他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冲在前面,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永无止境
2012年,是郭季方进入商委网络收益部航班申请部门的第三个年头,作为逐渐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完善工作流程。航班申请岗位的其中一项工作,是把纸质的航班计划表转换成标准电报格式,并提交国内外各个民航局。从来,这都需要人力手写完成,一旦出错就会造成不小的损失。怎么解决呢?郭季方坚信数字化是航班申请升级换代的必由之路,便自学编译软件着手系统搭建工作,他从最简单的Excel起步,边干边学,与编程工作的朋友多请教,与身边同事多交流。2014年,国航国内航班时刻系统搭建完成,实现了预先飞行计划电报编译和航班计划自动比对,避免了人工处理的不足。
2015年,郭季方开始负责航班申请国际业务,而这一年,国际航班量成倍增长,他又开始思考提高国际航班时刻申请的效率。他了解到公司SABRE系统的SLOTMANAGER模块可以解决IATA国际航班时刻申请问题,便与团队开始从零摸索。他们与同样使用SABRE系统的其他部门请教,利用一切机会与他人交流软件学习使用方法,带领团队自学攻克了模块应用难题,解决了国际航班时刻申请问题。2017年,郭季方又将已成熟应用的SLOTMANAGER模块推广至国内航线,最终实现了IATA和CAAC的航班时刻数据融合,解决了多系统应用问题。
系统搭建、流程再造只是创新的一部分,更多的创新体现在灵活应对无数个“第一次”中。2017年,在民航局推进民航系统更高质量发展新政策引导下,郭季方带队多方沟通有效信息,科学分析、果断施策,通宵达旦力求保障公司权益最大化。2020年初疫情暴发,公司针对中美航线做出将纽约与华盛顿、洛杉矶与旧金山分别执行串飞的计划,不仅变化大、时间紧,而且面临时差、沟通解释等多项问题,看似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但在国航北美总部的积极协调下,在郭季方团队24小时的不间断努力下,航班时刻的审批问题顺利解决。
拼搏代代传承
航班申请是多因素制约的复杂工作,主管部门有硬性标准,市场有强烈需求,容量、时间有严格限制,这项工作既考验脑力,更考验态度和体力。“可以说,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在我这个部门得到了代代传承。”郭季方说。
2009年,郭季方入职航班申请部的时候,师傅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航班换季是部门的“半年度大考”,时间紧迫,“团队人员会自觉地分为两组,师傅们勇于担当都抢在第一组,熬夜工作到第二天凌晨6点,我们新人都在第二组。”正是这种不畏艰苦的精神在新人郭季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成为部门业务骨干后,郭季方继续发扬着部门的拼搏精神。为确保航班时刻的科学性,每次航班换季前,郭季方几乎都在各地开会、协调,连续数周不能回家,团队的同事们也是如此。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为了中美航班顺利调整,团队中的金鑫、杨悦雯连续数夜坚守在办公室,在美方上班的第一时间打电话、发邮件,积极沟通,一分一秒地为航班申请争取时间。为了协调所负责地区的航班时刻,被隔离在家的何贤霖克服诸多困难,通过各种渠道与局方沟通,最终顺利完成换季工作。为了落实公司“复工复产”“客班货机”以及冬奥会等重要航班,牛戈夜以继日地向主管部门申请航班计划并协调审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郭季方表示,参与火炬传递后,自己的使命感、荣誉感更强了,将在工作中、生活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负北京冬奥会火炬手这一光荣身份。(赵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