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恒云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孟夫和他的“新昆虫记”

2022-01-26 14:56:51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李佩蔺 刘雨婷
原标题:罗孟夫和他的“新昆虫记”

四川恒云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孟夫(受访者供图)


罗孟夫向来访企业人员介绍黑水虻(受访者供图)
        环球人物网广汉1月26日报道(李佩蔺 实习生 刘雨婷)“千万别小看这只虫子,它的‘未来’不可限量”,罗孟夫将一份标本递到记者面前。
  黑黑的躯干,后背翅膀透出深蓝色的光泽,黑水虻的成虫像极了一只放大版的苍蝇。
  在罗孟夫眼里,这是他的“秘密武器”——“黑水虻是难得的资源昆虫,在为人类消灭垃圾的同时,自身还能够成为动物蛋白饲料,虫粪更是有机肥料。”老罗笑呵呵地说,“总有一天,我要给它写本‘新昆虫记’!”

架子上陈列的虫沙、虫干样本(实习生 刘雨婷 摄)
  “它全身都是宝”
  法布尔的《昆虫记》,记得是虫子的生物特性;罗孟夫心里那本“新昆虫记”,写的是虫子的经济价值。自打2018年创办恒云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后,老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黑水虻全身都是宝!”
  帮罗孟夫“鉴宝”的伯乐,是山东农业大学刘玉升教授。
  这事儿还得从4年前说起。那时候,老罗还在干餐饮行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刘教授,聊着聊着就说起了“地沟油”这个老大难问题。
  罗孟夫说:“我们搞餐饮的,一直很头疼地沟油的问题。地沟油回流到餐桌上,不仅不利于我们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对顾客的身体造成危害。有没有办法能妥善处理厨余废弃物,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的产生呢?”
  刘教授掏出手机,给他看黑水虻的照片:“要不要试试它?”
  罗孟夫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么条小黑虫,能起到啥作用?”
  刘玉升说:“你到我的黑水虻养殖实验基地来看看吧。”
  罗孟夫真去了。一去,就乐坏了——“太神奇了,这小黑虫,从餐厨垃圾到食品工业废料,啥都能消化。它的幼虫和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他掰着手指头数说好处:“它一不带病毒,二不叮人咬人,三不侵入人居环境,四还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亲眼看到黑水虻在山东曹县的试点效果,并了解了新型循环农业链条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经济价值,罗孟夫立刻下了决心。
  回到广汉后,罗孟夫就成立四川恒云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他请来中科院专家,指导进行黑水虻养殖技术的应用研究,第一个“试验田”就在自家餐厅。一试验,他更高兴了——“一对黑水虻能产卵近千粒,1公斤虫卵的幼虫10天可以消耗5吨厨余废弃物。”
  黑水虻的“好胃口”,让罗孟夫坚定了将之推广应用的信心。
  站在了时代风口上
  罗孟夫推广黑水虻的事业,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天遂人愿,“东风”来了——2019年,广汉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和规范化处置工作,为黑水虻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最重要的机遇。“全市每天光是餐厨垃圾就有200多吨,这个市场太庞大了。”
  说干就干!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罗孟夫与全市近2000家餐饮店、企事业食堂签订了餐厨垃圾清运协议。他在这些餐饮单位的垃圾处置收集点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通过监管总平台对所有餐厨废弃物的操作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追溯废弃物流向。“前端回收中,我们投用了新型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车,用来规范收集、运输、处置餐厨垃圾,一次能收运7吨左右,是传统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车的两倍。”

黑水虻在车间“消化”垃圾(李佩蔺  摄)
  餐厨垃圾收回来,就该黑水虻上场了。“它们在车间里吞吃餐厨废弃物,一个车间一天就能处理100吨。”他算了笔经济账:“运输处置1吨餐厨垃圾大概需要470元的成本,但这些成本可以通过后期产生的活体成虫饲料、烘干的幼虫饲料、有机肥料的盈利中收回。”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餐厨垃圾不仅被无害化处理,还通过生物转换、生态化处置的方式,实现了新的价值。
  看到这一幕,广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办公室副主任肖尤富非常高兴:“餐厨垃圾全程分类处理在广汉真正成为了现实。”还有人说,罗孟夫用小小的黑水虻,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擦亮了广汉的生态名片,自己也收获了生态经济产业的“金链条”,这笔账太划得来了!
  罗孟夫笑道:“我也算是站在了生态、环保这个时代风口上吧!”
  黑水虻连着“菜篮子”
  罗孟夫心中有个“虻链模式”,一头是处理餐厨垃圾,一头是生产肥料和饲料。


“虻链模式”下,罗孟夫与其他企业合作生产的米、油等农产品(实习生 刘雨婷 摄)
  在他的书柜上,满满当当地陈列着汉源花椒油、东北五常米、浓香菜籽油、黑菜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依托黑水虻养殖生态链,与各地农副食品企业合作的产品。”罗孟夫说,他们做过对照,在遭遇虫害后,以黑水虻虫粪作为肥料的土豆、豇豆仍能长得饱满、结实,但使用普通肥料的作物就无一存活。“其实,无论是种菜、种粮,还是养鱼、养牛,黑水虻在生态农业中的价值都不可忽视。”

以黑水虻粪便作为肥料种植的蔬菜(李佩蔺  摄)
  黑水虻虫粪肥的名气不胫而走,各地的客户纷纷登门。一位大客户说:“以往我们买1吨有机肥要花800元,一亩地至少要用1000斤肥料,效果还不太好。现在改用黑水虻虫粪,一亩地只要400斤肥料,能省不少钱。”
  短短4年时间,罗孟夫的事业就从广汉做到了更大的市场。他常自嘲是“停不下来的陀螺”,不是在办公室接待意向客户,就是飞到全国各地推广、考察项目。他说,目前公司正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研究黑水虻在处理禽畜粪便中的作用,并将依托黑水虻技术,开发更多类型的产品,并挖掘蝇蛆、蚯蚓、黄粉虫、金龟子等昆虫在种养殖业中的价值。“未来,我们计划以黑水虻养殖技术为依托,在广汉建起一个千亩级的农业示范园,并通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让传统农民变成‘职业农民’,专门种植市场所需要的农产品,既让他们致富增收,也打造一个让市民放心的‘菜篮子’。”
  从餐饮业到生态农业,对罗孟夫来说不仅是进入了一个新领域,更是“追梦”的开始。他不仅要提供城市餐厨垃圾的生物处理方案,将来还想把黑水虻变成可持续的昆虫蛋白提供者,让小小的黑水虻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再多出点力。而他的“新昆虫记”,未来注定还有很多精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