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人们出游热情高涨,各大旅游景区的热度不减,一些不文明出游的现象也冲上了热搜。
近日,一名游客在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挖土装袋带走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热议。
七彩丹霞的地貌类似于古化石,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消除的印记。景区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样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无法挽回的破坏。
历史古迹与自然遗产都属国之瑰宝,绝不是谁的留言板、记事本。不管是直接在文物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还是“挖土装袋”拿走一部分作为纪念,这些行为都触犯了公共道德底线,反映出当事人道德文明修养的缺失。
类似“保护文物、文明出游”的常识其实不难理解,而事实上,不仅丹霞地貌被如此破坏并非首次,而且一到周末、节假日,不文明出游的真人秀总是一再上演,令人气愤不已。四川博物院馆内讲解员使用激光笔照射古代绘画展品、网红南泥湾稻田谷遭游客下地踩踏、游客站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拍照留念等等,更别提还有在公园挖野菜、爬树干、在电影院脱袜观影这些老生常谈的不文明行为。
目前,不少景区为了让游客有更直观的游玩体验,都采取了不对文物古迹进行圈围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让参观者能够更加近距离感知历史文化。但这样的方式却让一些对古迹文物缺少敬畏的人钻了空子,他们认为,没有围栏的景点,就不是古迹,就像整个景区的普通景点一样,是以供游“玩”的,刻个字、踩一脚,也没什么。
呼吁文明出游的声音已久,游客“黑名单”制度也早已实施——一个月前,一名女子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时,向活动场内大熊猫投喂竹笋,基地管理部门鉴于其可能对大熊猫造成危害的行为,作出终身禁止该女子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的处罚。但也有网友认为,目前处罚人员普遍偏少、金额较低,大量不文明行为被“纵容”,才造成屡禁不绝的局面。
文明出游,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本是应该融入内心、深入头脑的社会认知。依靠制度的约束让不文明游客感受到“痛感”固然重要,但要知道,设置惩戒制度的真正目的也并不在于惩戒,而在于通过威慑和约束,在社会大众中培养起自觉的文明旅游习惯。
每逢节假日,都是一次检测社会文明水平的大考。文明出游不能只靠引导标语或是工作人员的劝导,更要靠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也有赖于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国庆假期已经接近尾声,但保护文物、文明出游的必修课并没有结束,这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责任。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