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民间珍贵的稀有画种,也是我国一项非遗文化。今年38岁的刘西禹是河南商丘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烙画老师,2018年至今,他教授100多名听障学生掌握了烙画技艺,让这项非遗文化在特殊学校里生根发芽。
在商丘市睢阳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烙画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给学生授课的刘西禹。他通过板书和简单的手语,指导听障学生们在葫芦上烫烙生肖狗。在这里,每周有三个下午,是属于孩子们的烙画时间。
刘西禹说,刚开始授课时,他担心沟通障碍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学生们的表现让他喜出望外:“很多孩子见到我非常热情,并且孩子们也喜欢画画,我来上课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开心,喜欢烙画。这些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包括他们的记忆能力,有些画他们看一遍他们就能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多练,能培养这些孩子们做事精益求精、学习的态度。”
刘西禹借助板书和手语,为听障学生讲解烙画技巧
刘西禹从小学习美术,2015年开始钻研烙画技艺,擅长花鸟、人物,作品风格写实细腻,他所创作的葫芦烙画作品曾获得国家级奖项。
2018年,商丘市睢阳区特殊教育学校致力于“非遗进校园”,特别开设了烙画课程。作为烙画老师的他,走到这些听力或语言有障碍的学生身边,从零开始,教授他们学习葫芦烙画。
刘西禹说:“刚开始就从简单的那种卡通图案,有素描基础或者是绘画能力的可以画一些复杂的花鸟,山水或者是仿油画效果的就是更难、更高一层次的,都可以画。画了一段时间,他们逐渐掌握这个技能之后,特别是在前两年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作品展,进入社会之后,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他们感觉受到了认可,对他们也是一种自信的建立。”
刘西禹展示学生习作
刘西禹介绍,烙画看似简单,其实还有很多技巧,烙画创作需要把握火候和力度,往往“意在笔先,落笔成形”,需要轻淡微薄、层层附加,一步一步地打造饱满的烙画效果。
刘西禹说:“如果要做出一个好的作品,第一个要去选择一个好的葫芦,根据它的形状去构思创作,第一步肯定是要在上面构图,再去用铅笔起形,画出这种线形,然后再用烙笔在上面一遍一遍上色。最难的就是它画得比较慢,因为上色的时候需要好几遍,三五遍或者是七八遍,慢工出细活,一遍一遍地去加,一幅复杂的作品,基本上要半个月。”
六年来,通过刘西禹耐心地教授,已经有100多名听障学生学会了烙画技艺,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这其中一些学生凭借绘画专业考入了大学,还有一些学生步入社会后从事烙画工作,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
刘西禹说:“我做这件事的初衷,希望这些孩子能有一个谋生的手段。后面我就准备去做一个对外的工作室,孩子们如果毕业之后没有特别好的工作,如果有能力的话,尽量让他们进到我这个工作室里面,进行自己的创作。”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烙画作品
六年时间里,刘西禹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虽然无声,却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他的爱心与耐心感染着孩子们,让烙画这项非遗技艺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得以传承。
睢阳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菅佳硕:这是我画的生肖狗,特别有趣,感谢刘老师教我们,我会一直学下去的。
学生范文静:我很喜欢烙画,能给我带来快乐,谢谢老师。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
你的样子,是用热情传授非遗技艺,用爱心浇灌心灵之花,
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记者丨任磊萍 殷海晴 崔军廷 刘佳 文君 海涛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