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神州大地生机盎然,乡村沃土孕育希望。看家乡发展成就,谈家里生活变化,话乡村振兴前景,人们满怀期待、信心满满。
科技支撑,农业提质增效
汽车行进乡间道路,平整田亩映入眼帘。在清明节返乡的四川省西充县杨柳垭村村民程栋的记忆中,如今眼前连片开放的油菜花地本是分散的小田坡地,他不免感慨连连:“老家变化真大!”
“村里的地经过高标准整治,早就实现机械化耕作了!”村支书阳云领着程栋走进村智慧农机服务中心,绿色的“小蜜蜂”在大屏幕上画着圈儿。
工作人员杨荣庆说,这是正在田间作业的农机具。大型农机纳入平台管理,安装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工作轨迹远程可见。据介绍,西充县20多家农机专合社、万余台大型农机都纳入智能化管理,业主找农机,专合社找农活,通过手机APP平台发布信息就行。
驾车沿着村产业大道继续前进,窗外随处可见田间作业的旋耕机、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一片智能联动蔬果大棚里,种苗繁育苗盘整齐排列,蔬菜种苗冒出喜人嫩芽。
一问才得知,这座温室大棚,智能化育苗、自动化喷灌,出苗率超98%,移栽后存活率有96%。
听说附近的蔬菜园艺中心、番茄新品种中心都用着智能控制系统,农作物智能生产、可视化远程管护,程栋不由感叹:“这么多高科技,哪还愁收成!”
风貌保护,村落环境改善
粉墙黛瓦黄花,小桥流水人家。安徽省泾县查济村,是有名的明清古村落。
4月初的一天,村志愿服务队成员刘刚大步走到查济河边,探出网兜奋力一提,捞起半兜水草。清扫街道、打捞河道、入户宣传,是他每月都要参加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刘刚今年37岁,参与志愿服务已有5年。在他眼里,从前的查济村,鸡鸭到处跑,垃圾随手扔,河面漂着塑料袋,“还有一些村民,摊位摆上路面,车子乱停乱放。”
这几年,查济村将传统古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鼓励村民保护村貌,颇见成效。
如今再看查济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鸡鸭圈养,垃圾入桶,河水潺潺、一眼见底。“村子变美了,来画画的人也多,我们村现在有个叫法,‘写生第一村’!”刘刚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