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铜匠人普次仁:“敲打”出非遗活态传承路

2024-07-23 09:59:58来源:环球人物网

  叮叮当当地捶打,窸窸窣窣地打磨……在西藏拉萨的罗占民族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里,白纳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普次仁开启了自己忙碌的一天,与他一起的还有几十名手工艺人。通过选材、烧炼、锻造成型、精雕细刻、精细打磨等十几道工序后,一件精美的铜器方能落地新生,很多人想不到,其原型,只是一块不起眼的铜板。
  白纳锻铜技艺在西藏赓续上百年,2010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5后”普次仁是家族里的第六代传承人,从五六岁便开始入门学习。“那时候,每天早上要起来背《度量经》(造像基本尺度),然后学画画、锻造等每一道工序需要的知识。”看着同龄的伙伴总是可以去“过林卡”(意郊游、野炊),小小的普次仁也难免失落,这时舅舅会开导他,“想要传承好技艺就需要好好努力。”日复一日的沉淀和磨炼,普次仁长成了大小伙,也与锻铜技艺融为一体,掌握了各项工序要领的他,仍不断追寻着技艺的精进与创新。
  “锻造铜像最难的是开脸,十个手工艺人里面大概只有一个人会。”谈起手艺的级别,普次仁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哥哥罗布占堆,13岁开始潜心学习白纳锻铜技艺的他,凭借艺术天赋和创新创造,逐步在业界崭露头角。在罗布占堆日积月累地敲打间,藏族锻铜艺术的独特魅力尽情绽放,其作品不仅深受国内外藏家的喜爱,更被多家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收藏。2021年,罗布占堆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一称号代表着工艺美术工作者的至高荣誉。
  哥哥在家中埋头钻研技艺的身影,是孩童时期的普次仁对白纳锻铜最初的记忆。因哥哥而选择成为一名锻铜匠人的普次仁,长大后,明白了“匠心”二字的重量,更知道了作为非遗传承人,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2年,罗占民族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普次仁与哥哥以公司为载体,同时开办育吧仓职业技术学校,大量培养手工艺人才,拓宽非遗传承路。着迷于锻铜技艺的,或者来自贫苦农牧民家庭的孩子以及残疾人,在这里不仅能掌握一份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在火光和锻打声中领悟着生命的意义。
  为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传统老手艺展现在更多人面前,普次仁还把目光转向了“互联网+”。汉语不好那就学,不会剪辑那便不断练……努力的普次仁,用手机拍下的锻铜场景,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大批粉丝,也收获了订单,“线上收益大概有200万元。”不过最让普次仁感动的,是众多网友的留言,“他们说很喜欢我们的作品,觉得我们的手艺非常棒。”每当看到这些,普次仁心里总是很高兴,于他而言,也许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白纳锻铜技艺 普次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