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唱团,逐梦大战场

他们千里跋涉从西海固来到宁夏平原,实现脱贫致富,用歌声唱出幸福
2020-08-17 11:10:00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作者:李璐璐

 
     “水是希望心滚烫哎,引黄灌溉上山岗哎。山川真的变了样哎,枸杞园红稻花香哎……”一阵阵高昂的歌声伴着琴声回荡在宁夏平原南部的乡间小路上。《环球人物》记者走近一看,简洁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数张桌椅被搬至墙角,40多个村民正站在空地上引吭高歌。他们个个站姿挺拔、神情饱满,中宁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李震宏坐在门口的一架钢琴前,一边为大家伴奏、一边时不时高声指点着。
2020年8月10日,红宝村农民合唱团在排练。(本刊记者 李璐璐 / 摄)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的农民合唱团在进行排练。他们唱着《山川变了样》《逐梦大战场》《感恩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地演绎了一曲又一曲。记者和围观的村民不由得被他们嘹亮的声音、充沛的情感所感染,沉浸在了这动人的歌声中。
  “学唱歌难不倒他们”
  这是一支特别的合唱团,80名成员全部是来自红宝村的农民,平均年龄50岁,其中有14人不识字,26人只有小学文化。组建一支农民合唱团,是李震宏很早的心愿。李震宏曾经在大战场第一中学当音乐老师,大部分村民的孩子都是他的学生。他和村民们非常熟悉,时常和大家聊天。一天,一个爱唱歌的村民问他:“李老师,你把学校的合唱团教得那么好,能不能也教我们唱歌?”李震宏一下就来了兴趣。“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扶贫工作,时常走访贫困户,看到大家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精神面貌却没有太多变化。村民们忙完了农活,也没什么休闲娱乐项目,只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喝酒、打牌。”
  农民合唱团指导老师李震宏。(视频截图)
  2020年6月16日,红宝村农民合唱团成员正在练习发声。
  李震宏曾经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修过4年,作为音乐老师,他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去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看到,中南部很多省份的农村发展特别快,远远超过了宁夏,那儿的农民不仅物质生活很好,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他忍不住去思考:扶贫,口袋扶得差不多了,思想也要解放,思想不解放,还可能返贫。在物质生活有保障的同时,怎么能提高大家的精神生活呢?他觉得,先从培养村民的文艺兴趣开始。
  于是,李震宏试着在村里张罗,说要组织一个合唱团,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报名当天,居然来了好几十人。“我没想到他们对合唱团这么有兴趣。”李震宏对记者说。2019年5月,一支农民合唱团在李震宏的带领下组建起来了。这些成员没有一点音乐基础,从没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很多人唱歌完全找不着调,李震宏就从发音、规范口形开始,一步一步地认真教大家。
  唱歌之外,李震宏还给大家讲外面的世界,告诉他们其他城市的发展,其他农村是什么样的。他说:“大家现在跟过去比已经不一样了,但比起南方的乡镇还有很多不足,他们中很多人住上了小楼,也特别重视学习。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吃饱了、穿暖了就是好生活,还应该提高认识,对生活有更高追求。”
  李震宏丝毫不怀疑这些成员的学习精神。“30年前,他们就是想改变自己的家庭,这才搬出了西海固,来到了大战场,他们都经历过苦日子,也都苦出了名堂,学唱歌难不倒他们。”让李震宏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整个合唱团的精神面貌大大提升。渐渐的,这支农民合唱团唱出了名。
  李震宏曾带过的学生对他说:“李老师,您之前没把我们带出名,现在倒是把我爸妈带出名了。”对此,李震宏笑笑:“对于这些农民来说,追求艺术本是遥不可及的,我一定要铆足了劲和他们走下去,用新时代的农民精神鼓舞更多的人去创造幸福。”
  红宝村党支部书记吕国富对合唱团非常支持,他帮助大家解决训练场地、外出表演路费、伙食费、住宿费等。他说,合唱团组建后,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慢慢消失了,民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下子有了很多快乐”

农民合唱团唱出了脱贫致富后的自信和喜悦。
  对红宝村的村民来说,这支农民合唱团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们唱的不仅仅是歌曲,更是脱贫致富的农村生活。二三十年前,他们风餐露宿、徒步千里从条件恶劣的西海固来到大战场镇。大战场镇属于古丝绸之路的一段,是中原进入边塞的交通要道,后来因为战乱以及沙漠的侵袭,成为荒地。搬迁来的农民们在国家惠民政策扶持下,在这片古战场上轰轰烈烈地打拼,从贫穷逐步走向小康。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他们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红宝村人说起这支农民合唱队伍时,都充满了自豪。“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听说村里要办个合唱团,我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来报名了。”合唱团成员荆怀勤对记者说,“我一开始以为这就是个业余合唱团,大家弄着玩儿的。谁知道一进门,就看到李震宏老师端坐在门边弹琴,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我是又惊又喜。李老师让我们这些想报名的人试着哼一段高音,唱上去了才能进团,我唱第一遍就过关了。”
  荆怀勤今年50岁,儿子在上海工作,女儿嫁到了中卫市,家里只有她和丈夫两人。荆怀勤一家原本生活在西海固,20年前,她和丈夫带着9岁的女儿、5岁的儿子搬到了大战场。“西海固那地方是靠天吃饭,不下雨就没有收成,遇上大旱,我们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听说这里能引黄灌溉,我们就来奔生活。”
  荆怀勤用积攒的1万多块钱买了11亩地,在地里盖了间房子。“刚来时路都没有,都是荒沙滩,我们只想着能把肚子吃饱就行。”渐渐的,村里修了路,也种上了绿植,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2003年,一家人盖了6间上房,生活彻底好了起来。如今,荆怀勤在地里种满了枸杞树,“夏天摘8次,秋天摘3次,在微信上卖,全国包邮,还有剩余的就卖给上门收枸杞的小贩,一年能有四五万元收入”。荆怀勤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只要交84元。此外,她又给自己买了人身保险,每年交100元。“温饱不愁了,有时候会觉得空虚,生活少了点什么。现在好了,有了合唱团,能时不时去练歌,一下子有了很多快乐。”
  合唱团成员张慧霞告诉记者,她一直患有偏头痛,久治不愈,自从参加合唱团后,每天练歌练气,身体放松了,头也不怎么疼了。张慧霞9岁时就随父母和3个弟弟从西海固搬到了大战场。她记得刚来时,大战场漫天黄沙,不见植被。张慧霞的父母在沙地上挖了个坑,搭起一个简陋的木棚,一家人挤在木棚里度过了在大战场的第一个夜晚。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黄沙把木棚的门都堵了,他们只能先把沙子刨开,再钻出木棚。“那时候生活特别苦,没有蔬菜没有肉,平时只能吃馍馍。我们也缺水喝,大家都是把黄河水担到窖里,沉淀几天就这么喝了。村里也不通电,晚上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回忆起过去的生活,张慧霞眼里噙满了泪水。
  熬过最初的艰难,日子逐渐看到了曙光。张慧霞12岁时,大战场中心小学建立。学校只有两间教室,张慧霞的父亲和另一名村民成了学校仅有的两名老师,教授语文、数学等多门课。有了学校,附近村民就把子女送来读书,学校一下子招来了40多名学生,张慧霞也重新入了学。
  2000年,村里通了电,修了路和水渠,村民终于喝上了自来水。经过20多年的奋斗,如今张慧霞家里种了10亩玉米,养了8头牛、6只猪、20只鸡,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张慧霞的丈夫在工厂打工,她平时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就到村委会唱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52岁的红宝村村民王小萍和丈夫崔占洪都在合唱团。崔占洪平时在工地当建筑工,家里和地里的活主要是王小萍在干,她还兼职当司机和厨师。每天早晨6点、下午5点半,王小萍开车接送七八个工人去中宁县工业园区。中午,她再去工业园区给干活的工人做一顿午饭。其他时间,她干农活、喂牲畜。等到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王小萍和丈夫就一起来到合唱团练习唱歌。
  王小萍一家来自固原河川乡吕坪村。1997年的一天,她和丈夫抽到了搬迁名额,决定来大战场。简单地收拾后,王小萍一手抱娃,一手拎着一袋小麦种子,坐班车来到了大战场。崔占洪买了一间土房,一家人搬了进去。“那时候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双人床、一个案板、一瓶油、两碗黄面和我带来的小麦种子。”王小萍对记者说。安顿下来后,他们又花2000元买了7亩地,开始新的打拼。23年过去,王小萍家早已奔向了小康。如今,他们的儿子在银川工作,自己也在中宁县城里买了房。“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都是乡里无拘无束的乡亲”
  吕国富是第一批从西海固搬迁到大战场的村民,他见证了大战场的发展历程。由于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西海固地区8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减轻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压力和实现宁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和宁夏自治区制定并实施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吊庄移民开发建设。“吊庄移民”,是指把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1983年,我国将西海固列为“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扶贫开发区域之一,确定了“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开发模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宁夏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330万,这个数字接近全区总人口的一半。而大战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百姓36年的艰辛奋斗史。曾经的大漠戈壁,飞沙走石、寸草不生,如今植被覆盖、土壤肥沃。昔日的村民们住着土坯房,吃着玉米面馍馍,如今家家有房子住,户户通了自来水,门前大路宽阔,交通便利。大战场镇扶贫办干部赵军斌告诉记者,2019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19.8亿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5.7元,同比增长11.1%。
  红宝村的农民合唱团,把这一脱贫史以歌声表达了出来。渐渐的,这支农民合唱团引起了各界关注,很多人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今年6月初,宁夏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丁跃专门为合唱团创作了《逐梦大战场》《山川变了样》《感恩共产党》三首歌歌词,宁夏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邓宁东为歌作曲。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高敏送来了宁夏音协捐赠的一架钢琴和合唱书籍。
  自成立以来,农民合唱团先后获得“中卫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比赛”三等奖,“宁夏银川首届黄河合唱比赛”专业成人组铜奖,“中宁县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合唱展演三等奖。红宝村还被宁夏音协确定为“六个一心连心”文艺惠民工程的增点扩面联系点,宁夏音乐家协会的老师专程来到农民合唱团调研指导,村民们的歌唱也得到了专业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程牧夸赞说:“都是乡里无拘无束的乡亲,现在居然唱起了复杂的多声部,而且搞出了名堂,很让人感动!”
  8月3日,中卫市旗袍协会合唱艺术团一行60人来到红宝村,进行观摩交流学习,这是红宝村合唱团第一次接待外来团队。看完农民合唱团的演出后,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今年“十一”国庆节,红宝村农民合唱团还将进行文艺演出。
  李震宏则对合唱团的未来有更成熟的规划:“我想在这片土地上办一个文化中心,组织大家排一场情景剧,将他们怎么从西海固搬出来,怎么来到大战场,怎么和大沙漠作斗争,怎么脱贫过上好日子的故事演出来。”
  1200多年前,诗人王维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来展现边塞的壮丽。如今,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唱出了脱贫致富后的自信和喜悦,也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责任编辑:李佩蔺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