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深入保护区架设红外相机时,意外发现了一只成年狍子尸体。根据现场情况,工作人员断定致使狍子死亡的“捕食者”很可能再回来取食,于是决定在周围架设红外相机,追踪拍摄“捕食者”。
3月5日,工作人员再次进入山中,获取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通过视频看到,2月23日中午11点左右,一只松鸦发现了雪中狍子的尸体。松鸦先是警觉地环视四周,确定没有其他动物后,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同一天下午两点半左右,三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踩着积雪,来到狍子周围。一只稍大的猞猁率先来到狍子尸体前,大快朵颐起来。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科科长于兵:猞猁是独居动物,喜欢独来独往,从这次三只猞猁同时出现在狍子尸体前,很可能是这三只猞猁是一个家族,共同猎捕了狍子后离开,又返回原地进行了美餐。
3月1日下午5时许,一只头大耳朵小、拖着一条大尾巴的“家伙”凑到残留的狍子尸体前,寻找可以吃的部分。工作人员观察后断定这是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貂熊。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科科长于兵:在我们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也曾经摄到貂熊的画面,但是貂熊的进食、觅食(画面),这还是在保护区内首次发现。
据了解,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境内,总面积为167213公顷,保护区内架设120部红外相机。工作人员定期进入山中采集影像资料,监测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种群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