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吃客

2024-08-02 09:20:20来源:苏州日报作者:成铁军
以精致考究、色香味齐全为特点的苏州美食文化与苏州园林一样誉满天下,许多推介苏州美食的文章读后让人不禁垂涎欲滴,并强化了“吃在苏州”的观念,但千万不能怠慢疏忽了苏州老吃客,他们是弘扬推动发扬光大苏州美食文化的中坚力量,少了苏州老吃客,苏州美食文化就会为之逊色。
苏州老吃客讲究老字号,初春季节的时令佳品酱汁肉只认定陆稿荐熟菜店,而在百年老店松鹤楼宴请亲友方显隆重,闻名遐迩的松鼠鳜鱼必不可少;购买松子糖等苏式糖果首选道光始创的采芝斋;糖年糕猪油年糕非中华老字号黄天源的不要,于是就出现这种状况,每年春节前黄天源店门前总是排起一条长龙。
       有不少老苏州爱喝上几两加饭、善酿,他们只认元大昌的。我的同事老徐,73岁了,从小在山塘街长大,在塞北工作了20年,却常常梦到家乡元大昌,后调回苏州,起先他家住干将路,距元大昌观前店很近,差不多每周都要提着加仑桶到元大昌零拷黄酒,后来搬到了南环路,他儿子女儿不放心,让他就近买瓶装黄酒,可老徐就是不听,他就认准了元大昌的,说就这家店的黄酒没有淡水气。
       
不过近年来有不少点心菜肴得到老吃客的认可,成为了新的老字号。比如店招为“哑巴”的生煎馒头,双塔附近一家小店的蟹壳黄,东北街的一碗焖肉面,东大街的徐家四兄弟美味卤菜。
苏州老吃客讲究节令二字,错过了节令就只好等来年了。韭菜要吃头刀韭菜,螺蛳和田螺清明前的最为上乘,吃蚕豆要赶在立夏前后,必须是“白眉毛”时口感才糯。
苏州老吃客对食物品种颇为挑剔。苋菜要选状似木耳、叶大肥嫩的“木耳苋”,体型大、每荚能剥出四粒豆子的“牛踏扁”蚕豆才受欢迎,青菜本是大路菜,但老苏州对上口微甜带糯的“矮脚青”是情有独钟。老苏州把鸡头米视作清补,但只锁定南荡产的鸡头米,上世纪60年代被老苏州称为南荡的黄天荡完成围湖造田,南荡鸡头米不复存在,从此只能留在老苏州的记忆之中了。老吃客兼老茶客当然最相信本地产的碧螺春,但是往往因为价格昂贵而使部分茶客不敢问津,但这些老茶客自有妙法,炒制加工和包装碧螺春时会筛选出一些茶叶末屑,看相不好但茶香不减,而价格低得多,老茶客绝不放弃这样的实惠碧螺春,用可以承受的茶价煞了品名茶之馋。苏州老吃客还强调鲜活二字,“鱼要蹦,虾要跳”是选购河鲜的底线,就是糠虾熬酱,糠虾也要只只毕活鲜跳。
很多苏州老吃客对蔬菜河鲜或者主食会命名一些非常雅致的名词,让人听了垂涎欲滴。比如明明是面条煮糯米圆子加上一撮葱花,老吃客称之为“雨夹雪”,如果听到老吃客说哪天吃“罐头肉”和“独脚蟹”,其实那只是两只家常菜,罐头肉是螺蛳,独脚蟹是发芽的干蚕豆。吃年夜饭时,黄豆芽因状似如意而叫如意菜,青菜则因色彩青绿而叫安乐菜(吴语中绿乐同音),这叫讨个口彩。
       我的叔叔大概可以称之为一等一的苏州老吃客,深谙苏州食文化的真谛,懂吃会吃,老人今年已经是耄耋之年了,但各项健康指标均未超标,百岁寿辰可期。叔叔与我们晚辈聊吃聊故乡美食是一套又一套,不时蹦出许多营养学、养生学的新名词,看来,现代人要以良好的生活方式享受美味,健康才可能长久。
责任编辑:李璐璐
关键词: 苏州老吃客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