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水果与非遗文化登陆“上海之夏”,视听味盛宴里共谱沪喀合作新篇章

2024-08-14 15:09:27来源:文汇报作者:袁圣艳

东方明珠,上海的地标与象征。这个周末,一场特殊的市集在此铺开。作为助力“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系列活动之一,“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迎来了超高关注度,活动首日有超过2万名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

从甘甜多汁的喀什西梅,到香脆可口的巴楚留香瓜,从热气腾腾的烤全羊,到全手工雕刻的核桃木雕……跨越5000公里的新疆好物,在上海的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的优势作用下,香气满溢,人气爆棚。

走到第四年的“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于四溢的芳香中,还有不少新变化。摊位上的商品维度,如今更加丰富多样:从简单的农产品,到深加工产品,从非遗手工技艺到远道而来的新疆舞蹈,展现出“商旅文体展”联动的巨大潜力。这背后,则是生产端、企业端、消费端、政府端协同发力、协同创新的硕果。正如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王陈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沪喀合作将持续迈上新的台阶”。

打破距离界线,锻造有韧劲的供应链

手提一桶水果,可能是“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市集上的独特风景线。按照上海消费者的喜好,“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做足了准备,留香瓜、西梅、无核白葡萄、哈密瓜等从喀什新鲜运来的水果,现场开切,以果切的形式装入透明的桶中,成为夏日冰镇消暑的“清凉首选”。

正值盛夏暑假,来沪的外地和外籍旅客络绎不绝,这“甜如蜜”的各色喀什水果,以上海为闪光舞台,链接起了全国甚至全球消费者,带来一场舌尖上的味蕾盛宴——

“巴楚留香瓜真是名不虚传,一口咬下去,清甜的汁水瞬间爆开,吃完后连唇齿间都留有淡淡的香气。”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在品尝了留香瓜后,赞不绝口。

“在上海品尝到正宗的喀什水果和美食,感受到浓厚的西域风情,让我也想要去喀什好好感受一下。”外国游客艾米丽在打卡活动后发出盛赞。

正如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所说,“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的适时举办,让更多国内外游客品尝到喀什的水果与美食,近距离了解喀什的人文风情与独特魅力,成为喀什连接上海、连接世界的重要平台与纽带。”

一个个大写的赞,背后是跨越5000公里的沪喀合作。在现场,很多消费者吃到的西梅、留香瓜、白葡萄,都以“甜”“多汁”来形容它的新鲜美味,但要保存这一份“新鲜”,供应链的锻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标准制定与执行,是供应链前期品控的一道保障。为此,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引入“上海智慧”,将“上海企业+新疆资源”“上海市场+新疆产品”巧妙相融。来自上海的盒马在南疆建立了采购中心,采购团队不仅在瓜果成熟之时驻点进行对接采购,还会在瓜果生长过程中到不定期考察生长种植情况。“通过管理标准输出,助力新疆及喀什地区农产品产得出、产得优、供得上;通过订单农业,形成产销之间稳定的供应关系,助推农产品持续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盒马总经理陈华说。

把“树上熟”的新疆水果运出来,是打通新疆供应链的另一个关键。盒马全国水果采销总监陈杨辉表示,新疆水果很甜,但由于运输距离太远,过去当地的农户为了减少损耗,会提前采收水果,导致新疆水果达不到最佳口感。在新疆援指的支持下,盒马近年来钻研出一套全新的物流方式,帮助新疆水果在“树上熟”之后,通过冷链把攒够了甜度和风味的水果运出来。

打破创新界限,“新质生产力”助产品“出疆入沪”

莎车县白珍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伊穆兰·艾尼瓦尔一周前飞抵上海,这一次的任务是为白珍珠面粉的新包装以及新产品“蒜醋”,在“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期间做推广。

伊穆兰是看着白珍珠“长大”的。源于积雪融水孕育的喀什土地,白珍珠从当地一个每天处理30吨小麦的小作坊,渐渐成长为日处理小麦400吨的现代化工厂,正是沪喀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与合作成果。“如今,我们的制粉设备和工艺,在整个面粉行业都是翘楚,粉质细腻麦香浓郁,这也源自于新疆援指带来的上海设备。”他说,上海援疆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帮助,带动产品从莎车走向上海,从上海走到全国。

产品是最好的证明。在充满新疆风情的摊位上,白珍珠面粉十分显眼。“包装设计都是新的,大拇指的LOGO设计,像饭碗上腾起热气,也是为援疆前指和上海点赞。”伊穆兰说,如今供应上海的产品,有2斤、5斤、10斤的小包装,这也是上海市场消费端的反馈结果,因为卖得好、销得畅,下半年,盒马与援疆力量还计划在新疆建设喀什地区莎车县的新疆面粉盒马村,进一步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更有意思的是,如今这些小包装产品在新疆当地也受到了追捧,让白珍珠品牌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从面粉起步,打破创新界限,更多的产品也在挖掘中。刚刚摆上货柜的“蒜醋”就是白珍珠的新产品。伊穆兰坦言,醋其实是面粉行业的衍生品,其原料会使用小麦外层的麸皮,在白珍珠面粉日益做大的同时,“蒜醋”的研发将为企业带来发展的“第二曲线”。

地大物博的新疆,特产不胜枚举,充分发挥喀什农产品、人力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引入“上海智慧”“上海研发”之后,创新的视野被打开了。除了“蒜醋”,现场还有很多喀什与上海的共创,藜麦能量棒、巴旦木酥、红豆薏米芡实粉……这些都是基于当地优质农产品而来的深加工产品;近年在新疆阿克苏一带引进的红心苹果,因为从里到外都是红色,被研发人员发掘,成为“一瓶难求”的网红HPP果汁,从一颗普通的苹果变身“爱马仕果汁”,而被誉为“白色蜂蜜”的新疆小白杏,今年除了鲜果,也将以全新的HPP果汁形态出现在盒马的货架。

正如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王陈所说,这已不仅是一次产品的展示和推广,更是通过“拓圈强链”为喀什特色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打破文化界限,共绘文化交流新篇章

相比前三届,“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商品的层次更加丰富:喀什传统铜器锻打、木器雕琢等非遗技艺走到申城,十二木卡姆的悠扬旋律和顶碗舞近在咫尺,喀什鲜果与美食的香气与非遗文化的韵味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吐尔逊是核桃木雕的非遗传人,此次特地从新疆飞来上海,在他的雕刻刀下,核桃木碗、木勺、砧板等传统核桃木雕手工艺栩栩如生。他指着手边的一个核桃木碗介绍,这个要雕刻2到3天,上面的图案都是少数民族的吉祥物,比如石榴花、巴旦木等,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疆喀什乌斯塘博依是新疆铜器制作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喀什市铜器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卜都热伊木·艾力如今是第六代传承人,他说,手中的产品都是99%的纯铜,每一件铜器都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此次有幸来到上海,对推广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莎车分指正在加快将消费帮扶从传统农副产品领域向农副产品和非遗文创领域并举的方向转变。”上海援疆莎车分指王作懋副指挥长表示,此次带来的艾德莱斯丝绸等民族传统印花与年轻时尚结合的服饰与箱包产品,如民族绣花帆布褡裢双肩背包、艾特莱斯太阳帽,巧妙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展现了莎车非遗文化的创新与时尚魅力”。

看起来遥远的非遗文化,如何被更多消费者认知、接纳、喜爱?王陈揭秘,这背后,还有着海派文化的参与。来自上海的交大设计院参与进来了,于带着浓厚民族文化的手工艺品中,提取出维吾尔文化元素,并“转译”成更接地气的产品,产生文化润疆的作用;东方国际也参与进来了,与当地团队共同打造喀什棉品牌,如今设计团队已经入驻喀什一个多月,在当地的艾特莱斯丝绸、民族特色包中提取灵感,让海派文化与维吾尔文化相交共融,通过民族元素的凝练,与上海时尚元素进行结合。

王陈表示,上海援疆将认真落实“上海企业+新疆资源,上海研发+新疆制造,上海市场+新疆产品,上海总部+新疆基地”四个“+”合作模式,充分把上海的开放优势、平台优势,与喀什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加大引资进疆、引品出疆力度,实现“买新疆、卖上海、卖全国、卖全球”,共绘产业、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璐璐
关键词: “2024新疆喀什水果节美食节”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