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明须文明参观

2024-04-01 14:39:46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何若

这两天,“董宇辉博物馆直播打灯”一事引发广泛讨论。而抛开事件本身,有关“参观博物馆到底该有怎样规矩”的讨论同样火热。

近些年来,“博物馆热”悄然兴起。尤其是寒暑期等时段,热门博物馆往往是人头攒动,多地博物馆打破“周一不闭馆”的惯例,仍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博物馆火了,这当然是好事。但“人从众”下,不文明行为也有增长之势。恰如人言,在众多礼器面前,不少参观者有些不讲“礼”。

有人把博物馆当“遛娃”场所,任凭孩子嬉闹奔跑;有人把博物馆当作免费商业拍摄以及直播场所,长时间霸占最佳拍摄位,不闭馆不离场;有人往展览品上扔钱、骑在模型上照相;还有所谓“讲解员”,毫无顾忌地大喊大叫,甚至为吸引游客,在解说词中大量引用未经考证的传闻、野史……本该是安静、惬意、严肃的博物馆,有时吵闹得像菜市场。不少正常参观的观众无奈吐槽:安静看个展,怎么这么难?

历史文明要文明参观。在博物馆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艺术瑰宝,每件文物都诉说着过往故事。驻足静观,和文物对话,与历史相知,这样的参观让人获益匪浅,也是文博场所成风化人的功能所在。可如果身边总是闹哄哄的,大家又怎么静下心来感受这独一无二的魅力?更别说,有不少人俨然把展品、博物馆当背景板、牟利工具,不讲规矩,不顾他人感受,这本身就是对其文化意义的消解,更可能对文物古建产生破坏。

话又说回来,文物不能总被“束之高阁”,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对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活化利用,必要且重要。眼下,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大家目光纷纷投向博物馆无疑是大好事。但种种新情况、新问题也给各方提了个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规是善治的前提。讲解要有什么样的规范?直播得遵守怎样的规矩?一些场所到底能不能进行商拍……这些都该有明确的答案。

放眼望去,加强对参观秩序的约束与管理,逐渐成为各大文博场所的共识。比如,国家博物馆明确,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比如,南京市博物馆规定,如果需要进行商拍,须提前一周向博物馆致电报备;还有一些博物馆,尽管允许游客拍照留念,但有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等细节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方能共同维护好参观秩序。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规则。新形势下,博物馆在管理上下足功夫,不仅是在保障游客参观体验,也有利于提升公众文明程度和素养。

责任编辑:李佩蔺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