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95岁生日,把“艺术+学术”玩到极致

2023-11-15 17:29:44作者:余驰疆

 

·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刚刚过去的一周,杭州的文艺圈热闹非凡。西湖边的“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无极·音画之夜”音乐会更将绘画艺术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宽阔的现实主义——中国与西班牙当代油画”,在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102位艺术家的114件油画作品惊艳亮相;“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系列活动,更是聚集众多艺术大咖和新锐红人,把学术活动做成了艺术大赏……

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件事: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11月10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主持、院长高世名作主题发言,马锋辉、施一公、杜江峰、许江及校友代表先后致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等出席。

当天,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全面启用,这也是该校继南山校区、象山校区、张江校区之后的第四个校区,而第五个校区——湘湖校区已于4月启动建设。至此,中国美术学院已发展为一所拥有五大校区的万人美院,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艺术院校之一。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杭州创立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这便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95年的历史中,中国美院数次迁址、易名,发展出两条学术脉络——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和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

大师辈出,创新不止。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也是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先锋军。这一次,人民文娱记者来到杭州,走进中国美术学院,体验这场盛大的95岁生日,感受“国美人”是如何把“艺术+学术”玩到极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艺术之旅:大展与音乐交辉

早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大会举行之前,两场与中国美院关系深远的大展就已备受瞩目。第一场就是9月开幕的“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重要文化项目、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项目、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重点项目,这场展览不仅讲述着赵无极以中华文明之传统,开现代绘画之生面的艺术人生,更展现着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互鉴中的独特之处。

200余件展出作品和文献里,有赵无极与母校、与恩师相处的青葱画面;有在法国成名的经典作品;有他将甲骨文融入油画创作的创新突破;也有晚年时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和从未褪色的家国情怀……

如今,赵无极的故事通过这些画作回到中国美院;美院师生也为大师特展准备了隽永又现代的礼物。11月8日, “无极·音画之夜”音乐会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由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候选人孙韵策划,近20位艺术家来到特展现场,联袂呈现了一场具有实验性质、肆意挥洒的即兴演出。

观众们跟随音乐和讲述者,穿梭于赵无极不同时期的画作间,体悟着“两个传统、融会共生、如镜他山、无限生机”这四幕的意蕴,而网络全程同步直播,也让这场展览在云上生动起来。

另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就是 “宽阔的现实主义:中国与西班牙当代油画展”。102位艺术家的114件油画作品展出,其中中国艺术家55位,作品60件;西班牙艺术家47位,作品54件。两大展厅,汇集了中国与西班牙众多名家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现着两国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上的特色,也让观众了解到中国油画如何在引进西方油画的同时,结合自身文化、传统不断发展的历程。

接下来,这场展览还将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西班牙马德里西贝莱斯宫巡展。

除了两场大展,还有一部特别“校史”——音乐剧《林风眠》。从11月6日起,这部连演三天的音乐剧就感动了众多观众。首任院长林风眠的情怀与理想,95年前的筚路蓝缕,是中国美院闪闪发光的起点。

通过展览和音乐剧,大众看到了中国美院的来时路,就像中国美院建校95周年活动的主题——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

学术之路:解读文明,理解艺术

跟艺术呈现同样丰富的,是中国美院建校95周年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堪称大咖云集、主题多元。早在今年4月,中国美院就通过“国美发布”启动了一系列项目: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相继成立;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CAA Cosmos)和元宇宙艺术学院(Meta Art Academy)备受瞩目;“国学门”更是让“东西会通”和“传统出新”两条学术脉络交汇互通……

·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为了迎接校庆95周年大会的核心学术活动“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中国美院各特色学科组成的12个跨学科师生团队奔赴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文明现场寻访艺术背后的文明史和人类学意涵。最终,这12支团队以影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寻访成果,并组合成了影像大展“星丛”。就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对人民文娱记者说的:“我们尝试着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大本大源问题。以艺术的方式解读文明史,从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艺术。”

· “文明的互鉴”展览现场。

从云南禄丰的恐龙墓穴到亚马逊丛林,从冰岛火山口到美国硅谷,从雅典到敦煌,从米兰达芬奇故居到日本桂离宫,从莫斯科工人俱乐部到延安杨家岭……中国美院的师生完成了一场“教学-创作-行动-传播”四位一体的艺术行动,最终呈现在大众眼前。

除此之外,中国美院还举行了“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新六艺: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艺术教育系列论坛、首届中国美术学院通感·博雅国际学术论坛、 “艺术经验与知识生产:专业博士的创研之道——第五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自然之观——艺术与哲学的对话”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30年暨绘画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培养20年论坛、“吴大羽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林文铮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

高世名说:“这是一个长期计划,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尝试着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超越既有的艺术史与专业观念,再次打开艺术的视野和学院的关怀——以艺术的方式解读文明史,从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艺术。通过这次‘学院行动’,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拓展出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召唤出一种新的教育愿景。”

 

九五征程:美育新篇章

在11月10日举行的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大会上,一段短片感动了在场的许多观众。众多校友讲述着自己与中国美院的故事,表达着对母校的深切祝福;他们,都已是中国文艺的中坚力量,但那份初心和感动从未改变。如同95年前,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开学式上发表的《学院只为研究学术而设》演说里讲的:“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藉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

·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这所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所拥有崇高教育理想和伟大艺术关怀的学校。在9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美术学院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以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更新校园、传承理念、拓展学科、重组院系,形成了“五校区、十六学院”的格局,培养了一批批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优秀艺术人才。

正如高世名院长所言:“建校95周年之际,我们在新时代回顾建校一代人的文化使命,就是要重新开出一种风气,树立一种大胸襟、大格局,让这条中国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涵养德性启迪心灵的立人之路、民族文艺复兴的继往开来之路能薪火相传,含弘光大。”

95岁的中国美院,已经站在了世界文艺的浪头,直面历史与未来的双向启发与双重挑战,揭开了时代艺术的新篇章。

 

列表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