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黄渤很忙。三部电影轮番上映,从街舞主题的《热烈》,到神话史诗《封神第一部》,还有一部教育题材的《学爸》。与前两者些许不同,在《学爸》中,黄渤不仅是演员,还是监制——这部电影,也是他发起的“HB+U”新导演助力计划的成果之一。
在强敌环伺的暑期档,《学爸》是温馨派代表。升学焦虑、鸡娃故事、父子关系,都在生活化、烟火气的情节中变成观众的一声声笑,一次次点头。“电影跟教育有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在讲爱。”黄渤对人民文娱说,“爱有的时候是天然的,尤其是父亲母亲对待孩子,只要有爱在的话,我觉得就一切都还好。”
除开电影,银幕外的黄渤同样忙碌。从舞剧到音乐剧,从雕塑到装置艺术,这些都像一扇扇窗,帮他打开不一样的风景。他将这些创作形容为“与自己的对话”,可以从中收获许多内在的驱动力。
从业20多年,如今的黄渤更自在也更自洽了。他关注年轻创作者,因为自己一路走来收获许多帮助,所以也要尽可能回馈行业;他关注表演,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他也关注自己,走得越久就越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应该放弃什么……
他说:“有的时候不是说那么明确要怎么样,而是在这过程中你能获得喜悦感跟满足感,这点是挺重要的。”
是否每个人都要跳龙门
人民文娱:关于《学爸》,大家都会提到一个词——鸡娃。片中几位家长的鸡娃故事,既有笑料,也引人思考,您对这种教育现象怎么看?
黄渤:首先,这部电影跟教育有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在讲爱。这个父亲(雷大力)对孩子是无条件地、竭尽所能地去付出,想给予他一个更好的明天。他一开始也是很放松的状态,觉得只是孩子上个学而已,但后来就像片头里呈现的哨声一响,大家冲向校门口一样,他就被裹挟着,跌跌撞撞地不得不跟着跑起来了。
很多时候,家长并不是自己想鸡娃,而是左右一看你不敢不去。这面钢琴几级证已经拿了,那面还有体育特长生,那面还会才艺,上学一看这边唐诗会200首了,那边说差一点都已经快学到微积分了。
你怎么办?你把自己的孩子跟他们放到一块,就突然有紧迫感。好像咱们跟人没法比,咱还得努把力。
有的时候我们用力过猛就会变形,就会本末倒置。
人民文娱: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黄渤:它是一个提出问题的电影。当然到最后雷大力有自己的选择,江河湖海总有一湾水能让你的孩子在里边扑腾得挺欢实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跳一下龙门?当然可以跳,但也未必都要跳,这是雷大力的选择。
这是很现实的,但我觉得,大家要抱着最初始的初衷——就是爱。爱有的时候是天然的,尤其是父亲、母亲对待孩子,只要有爱在的话,我觉得一切都还好。
人民文娱:那您自己的教育观念是怎样的?会鸡娃么?
黄渤:因为工作太忙,所以说陪伴的还是比较少。这还回去鸡娃,走的时候再留个不好印象,何必?
我回来尽量跟他们一块做一些实验、运动或者游戏等等,还是要不断加强他对你的这些印象。我可能也比较贼,就只求留好印象。
人民文娱:刚也提到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父母的爱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渤:上次跟樊登在聊的时候,我们聊到《热烈》,他从教育的角度看两个年轻人的表现。一个是陈烁的母亲,她用无限的爱引导孩子。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他自然有爱的能力,包容以及坚韧等等。
同时对手凯文跳舞也很好,但是对别人完全没有尊重。家庭一看生活富足,但你也能够看得出来父母是怎么对待他、怎么教育他的。
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伤害,他会一并地回馈到他面对的世界。
有过闪亮的追梦时代
人民文娱:您从小经历的教育是怎样的?
黄渤:就是纯棍棒式教育(笑)。小时候调皮,学习也不好,所以经常被叫家长。回来以后,父母当然就一肚子火,最直接的方式——动手。皮带、笤帚疙瘩,该享受的都享受了。
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挺难得的,他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我大概也会走他们的路,考一个好大学,去一个正规单位。但实在没做到,肯定是事与愿违。父母的挫败感不用讲了,你就再怎么使劲揠苗助长、再上补习班也好,都没有用。
但是后来,我自己学唱歌跳舞,好像也没有人逼你,也没有人强迫你,自己就一头扎进去了。
热爱是大过一切的动力,你喜欢这件事就一定能把它做好,像喜欢学习的孩子一样。
人民文娱: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您小时候经历的教育,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黄渤:从小抗击打能力比较强,所以稍微大了一点,就带着自己的小团体,全国各地去演出,不管不顾地奔赴自己的梦想。
我觉得那时候的青春还蛮值得回忆的,还蛮骄傲的。那时候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看着地图指着说杭州没去过就去了,广东没去过就去了。去了就联系演出,自己到北京找唱片公司,几乎演遍了全国大江南北。
那时候目的也很纯粹,就是为了理想。虽然理想只是模糊的一团光,但是你也为着光奔赴过。
人民文娱:从第一部电影算起,您做演员也超过20年了。现在对表演,有了怎样的认识?
黄渤:好的演员,都是不断地在不同阶段寻找不同目标,对自己有不同要求。开始我们从形像到神像,然后能否做到形神合一,或者再做到形神不在,但依然在。
这就是我们以往说的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艺术门类都是这个道理。在所有过程中会随着自己的认识,随着自己的见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对每个阶段所追求的目标也都不一样。
要先提高自己的认识跟理解,随之你的手脚就会慢慢往这个方向去靠。
松紧适宜的人生
人民文娱:《学爸》也是“HB+U”计划的成果之一,发起这个计划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黄渤: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对于一个年轻导演的帮助,等于是帮助了一个群体,因为在他身边会有一群年轻的,包括摄影也好,美术也好等等,对经常合作的年轻创作团队整体都会有所发展。
我们有今天的这些成绩,也是从入行以来受到无数人的帮助跟提点。所以,当你有了一些资源跟能力的时候,自然也有必要去对整个行业做出一些回馈。
人民文娱:除了这些,您还在尝试很多不同领域的创作。
黄渤:最近的确在做一些其他艺术品,做一些雕塑。马上有一个装置现代舞剧,前几天刚刚结束的还有一个音乐剧。我觉得这些创作对自己来说都是不断丰富,不断开另外一些窗户。
跟现在的工作不太一样。平时的工作都是向外的,每天要跟无数人打交道,拍戏也好,做采访也好,宣传也好,路演也好。画画、雕塑就是自己跟自己,我自己说了算,完成跟自己的对话,感受不一样。
但是也有一样的地方,叫塑造。其实作画也好,雕塑也好,也叫塑造,我们的人物也叫塑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但是内核里边也有很多驱动性的东西。
人民文娱:您怎么形容现在自己的这种生活、工作状态呢?
黄渤:慢慢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太紧了就松一点,觉得哪个地方有更舒适的创作,就可以去尝试一下。
你越往上走,越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跟问题,有一些是你可以解决掉的,有一些是你无法企及的,有些东西是可以放弃掉的,有些东西是可以执着下去的。
有的时候不是说那么明确要怎么样,而是在这过程中能获得喜悦感跟满足感,这点是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