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75岁的姜大卫在香港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接过了演艺大奖的奖杯。4岁开始演艺生涯,少年时代在武行摸爬滚打,青年时签约邵氏,一跃成为中国香港影史上首位“亚太影帝”——50多年里,他出演、导演了近200部的影视作品。从早期的《新独臂刀》《报仇》等武侠片,到之后的《九阴真经》《乾隆大帝》等经典港剧,姜大卫始终是香港影视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近些年,热爱“考古”的网友们,又将年轻时姜大卫的照片和周杰伦对比,相似度极高,纷纷开玩笑道:“真的不是父子吗?”姜大卫又因此在网上火了一把。
与网上的热闹相比,姜大卫自己倒是依然按部就班地生活、工作。他始终是导演们最喜欢的演员类型,演戏经验丰富,待人也充满智慧。他也从不介意别人称他“绿叶”,甚至对人民文娱记者说:“除非你不热爱这个行业,我很爱我的行业,所以只要有戏拍就很开心了。”
唯一不想认命的事情,是他的导演梦。他拍过聚焦社会问题的《吸毒者》,充满人文关怀的《听不到的说话》,也有无厘头武侠《猫头鹰》。他让刘青云第一次当上男主角,为萧芳芳赢得金像影后,但在他眼中,这一切都是“屡败屡战”后的小小成果。
如今,为了拍出真正具有中国韵味的武侠片,他还在执着地梦想着。他说:“我不会放弃的。”
演中国的航天故事,与有荣焉
献礼剧《回归光影颂》正在TVB及埋堆堆同步热播,其中一个单元《究竟天有几高》由姜大卫主演,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为更好地演绎,剧组在故事发生地香港理工大学取景,拍摄期间还借来了许多真实的研究设备和微缩模型。
这是姜大卫从影数十年来接触的第一部航天题材作品,故事横跨十年时间。在剧中,他饰演的是香港科研团队带头人荣杰教授,与国家航天局合作,为登月任务攻克相机指向系统的难题。“香港人最出名就是坚韧,无论以前环境多么艰苦,我都会咬实牙关。”姜大卫在宣传片中如是说。
人民文娱:您主演的TVB献礼剧《回归光影颂》的《究竟天有几高》单元是怎样一个故事?
姜大卫:这个戏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在香港理工大学里有一位容启亮教授带着他的团队研究搭载在火箭上面的摄影机系统,后来国家航天局就采用了这个发明了。
人民文娱:拍摄最后成功发射的片段时,您的表演体会是怎样的?
姜大卫:对于航天本身,我其实并不太熟悉。但是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火箭升空的画面,都会很感动,这是真话。拍戏里火箭成功升空那个部分时,我们只是对着一个银幕去演,但这种画面我是会摆在心里边,然后演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表露出来。
人民文娱:第一次演绎航天题材是怎样的感受?
姜大卫:我在拍这个戏之前也没有想到,原来我们中国香港有这样一位教授带着团队能够一起去做航天研究的事情,我觉得已经蛮骄傲的。这个剧是带着对香港这个团队、对国家航天事业的敬意完成的,尤其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年,是我们香港影人应该做的事情。
4岁开始登台演出,姜大卫自童年起就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19岁时,姜大卫通过哥哥秦沛的介绍,结识了名声大噪的龙虎武师唐佳、刘家良,开始了武师的生涯。
何谓武师?上世纪60年代,伴随港片中功夫片类型的兴起,龙虎武师走出梨园,成为香港电影产业中的特殊工种,他们逐渐转作电影动作指导,后又担任导演,更诞生了四大家班。
1968年,21岁的姜大卫在电影《金燕子》里因为一个替身动作受到了张彻导演的注意,三年间连续主演张彻导演的《游侠儿》《报仇》《新独臂刀》,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位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
人民文娱:您19岁开始了武师的生涯,在武行是怎样的经历?
姜大卫:我入行不算很早,也不算晚。做武师的那个时候,第一个想法是很赚钱,当时在香港能够一个月赚到四五千块港币,已经很高兴。而且那个时候武侠片、动作片的需求很大,很多导演或者老板会去武行,在武师那班人里边去挑选演员,比如说陈观泰、成龙、洪金宝,都也是从武行里出来的。
人民文娱:从武师到演员,您当时是如何做出这样的转行决定?
姜大卫:我真正开始改变想法,是转到邵氏公司去做演员的那段时间,潜意识地发现,原来我是喜欢演戏的。所以我决定不要几千块钱一个月,拿几百块钱一个月去做演员,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决定,演艺就是我毕生的事业。
人民文娱:您连续主演了多部张彻导演的作品,如《游侠儿》《报仇》《新独臂刀》,他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姜大卫:张彻导演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我拍的第一部做男主角的那部戏《游侠儿》,当时有人说,如果姜大卫红的话,他要从哪里爬到哪里。但张彻导演对这种话也不在意,不会摆在心上。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抓好自己的机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也是我的老师,教会我们很多电影拍摄、编剧上的技术,所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姜大卫频繁出现在热门剧集中,他也成为港剧迷最熟悉的面孔。无论是《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再见亦是老婆》《大捕快》,还是《乾隆大帝》《酒店风云》《珠光宝气》,姜大卫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个经典的荧幕角色,在香港演艺界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巨星之一。
如今75岁的姜大卫依旧有着自己的导演梦,他的作品触及社会话题,也展现多种形态。他自称“屡战屡败”,却在屡战中发掘了刘青云,也为萧芳芳赢得金像影后。
人民文娱:不同类型的角色对您的演艺生涯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姜大卫:很早以前,我的师傅就告诉过我,做武行的演员最好不要改变任何的形象,因为观众不一定会喜欢看你其他的爱情片、苦情片之类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之后,我加入过不同的几个电视台,在TVB待过的时间最长,期间也尝试演过很多不同的角色,喜剧、悲剧、闹剧、武侠剧、爱情片等等各方面都演过,其实对我的演艺方面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人民文娱:您一直以来对演艺事业的激情和动力源自哪里?
姜大卫:我觉得演员其实没有退休这两个字的,虽然我今年都已经75岁了,可是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有很多事情想去做。喜欢这一行,能够有戏演就已经很开心了。如果到了我真的只能演路人甲的时候,我还是会去演,不会放弃,因为路人甲也可以演得很出色。只要观众接受,不会一看到我的样子就把电视机关掉,我还是会演,演到80岁、90岁都无所谓,只要有人肯找我就好。
人民文娱:可以谈谈您的“导演梦”吗?
姜大卫:我总觉得自己已经拍了这么多部戏了,也想尝试做导演,所以跟张彻导演、邵逸夫先生商量,他们觉得可以试试看。当时我的想法是,觉得应该选一些替社会说点话的题材,年轻群体也好、聋哑人士也好,能够通过电影表达一些东西。尽管“屡战屡败”,但还是希望多拍一些类型多元的电影作品给观众。虽然是有二十几年没有做导演了,可我还是喜欢,想拍一回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武侠片,成不成真无所谓,有梦想就好。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