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范雨莹
夜幕已至,女子身着时髦的抹胸和低腰裤,穿梭在摩天大厦的刀光剑影之间。她紧咬牙关,眼神坚定,心中呼喊着一个执念:我要去救我的姐姐!
仅凭上述画面,你很难联想到这是蛇精小青拯救姐姐白素贞的故事。青蛇与白蛇的故事流传数百年,这一次,彻底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力。
当然,这不是导演黄家康第一次颠覆和创新了。2019年,该系列的《白蛇:缘起》惊艳问世,以一种突破以往的现代表达,斩获豆瓣7.8的高分和4.6亿票房的亮眼成绩。
与第一部不同,《白蛇2:青蛇劫起》(下文简称《青蛇劫起》)将视角对准了小青。以《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故事作为起点,讲述法海将小白关进雷峰塔后,小青欲救姐姐却不敌法海,被打入“修罗幻境”的故事。在修罗城中,小青经历各种劫难,遇见不同的人,开启以“拯救姐姐”为目标的一段冒险之旅。
离奇的故事和震撼的特效背后,是怎样的制作历程?人民文娱记者专访了影片导演黄家康,为我们讲述《青蛇劫起》背后的故事。
花了两年多时间,把水研究到极致
这是比上一部步伐更大的开拓与创新。
黄家康首先强调了“架空的世界观”。电影打造的这座“修罗城”,是一个架空世界,更是一个具有东方奇幻风格的三维空间。几乎所有故事都在这里铺开。
从零开始建造一座城,对制作组而言并非易事。对黄家康来说:难度在于如何让这个空间“可信”且“有趣”。“这座城有多大?里面的人如何生存?城中不同派系的技能和武器是怎样的?劫难的规则是否合理?”
他常站在观众的视角上思考问题。观众看到的“修罗城”应当是既新鲜又似曾相识的。那里有震撼的铁甲机车,钢铁森林;
有日常的宝青坊小狐妖开超市,小青读书上网的现代场景;
更保留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价值观,如风、水、火、气四种劫难,投胎、转世、轮回的概念,等等。
比如修罗城中名为“罗刹”的种族。“这个种族源于神话故事,其战斗力很强,女性相貌美丽,而男性却极其丑陋。这也和电影中的形象是契合一致的。”
战斗画面的“大片级”特效是如今国产动画电影的拿手好戏。黄家康称:“其实整部电影都挺烧钱的。”
“水漫金山”作为电影开场,是制作组一致认为的“重头戏”。这场戏的打磨从立项的第一天持续到电影完成的最后一天。制作组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对水的研究做到极致。
又如“黑风洞”这场戏中,小青与法海在一个虚幻的空间斗法。制作组为了表达时间流失的模糊感和场面的虚幻感,创新性地采用了水彩的效果,让水彩跟随主角的战斗而流动。这在世界动画影片中都是先例,带给了观众惊喜的视觉享受。
一个关于“执念”的故事
有人说,国漫缺的不是大制作,而是“好故事”。黄家康也看到了故事的重要性,制作组在故事的打磨上花了最长的时间。
“重做一个大家最熟的故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黄家康说。这也是《青蛇劫起》画风一转,让小青到一个架空的现代世界历险的原因。
制作组花了很大功夫去讨论故事线的展开、关卡的设置与人物的行为和对白,“假如我在这个空间也会做这样的事情,这才是可信的。”除了青白蛇、法海、许仙等《白蛇传》的原生角色,电影中也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角色:蒙面少年、司马官人等。这些角色并非“工具人”,而是和小青一样“心怀执念”才堕入修罗城中,有血有肉。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部颇为亮眼的角色——宝青坊主小狐妖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个手拿烟斗的小女孩曾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热捧,在这一部中承担起了贯穿前后的作用,让故事开展的逻辑更加严密。
第一部《白蛇:缘起》充满了古风、唯美、浪漫主义的风格。这一次,黄家康希望小青能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视角。
她也许不如小白完美,脾气暴躁,我行我素,有许多小缺点。但与小白的“仙气”不同,她离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角色更近。“我觉得透过她的视角,可以触发我们现代女性观众更多的共情。”
《白蛇:缘起》中,一句“人生多苦乐”打动了观众;《青蛇劫起》中,黄家康想要突出一个词:“执念”。
黄家康认为,与许仙和小白“人妖相恋”、人生短暂不同,青白姐妹共同修炼千年,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姐妹友谊,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亲情。对于小青而言,她没有朋友亲人,唯一的依靠就是小白,其生存意义也是小白。在《白蛇:缘起》中,小青对小白说:“无论如何,我都会陪着你的。”这句话正是昭示了《青蛇劫起》的情感内核。
小青想要救出小白的“执念”,正是源于这样的情感。这种“执念”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核心。黄家康想要通过小青,与观众来一场关于情、爱与执念的探讨。
一代国漫人的执念
疫情期间,各大行业都面临停摆,对于《青蛇劫起》的制作组而言也是一种“劫难”。远距离办公、为隔离同事寄去电脑,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制作继续。虽然经历了很困难的时期,电影如期上映,也是源于所有人对作品的执念。
心怀执念,似乎是一代国漫人的特点。
“其实动画电影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状态,很多同行做到一半因为资金链断裂都做不下去。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执念去克服难关。”
从巅峰到落寞,再到近年来重新崛起,国漫走过百年,靠的也是这种执念。
1922,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就创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其后近20年摸索,1941年,推出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打造了国漫的“出道即巅峰”。
万籁鸣曾经总结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
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正是在看了这部动画,才放弃医生的专业,立志成为漫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漫画家特伟指导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万氏兄弟等诸多技术和艺术大咖加入,上美成为国漫的神话,相继推出《神笔》《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家喻户晓的作品。
吉卜力工作室的宫崎骏和高畑勋在看完《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大为震撼,其创作也受到很大影响。此时的国漫,依然是“黄金时代”,傲立于动画之林,令世界惊叹。
“文革”十年动乱,1979年之后,国漫才缓缓复兴,《哪吒闹海》《鹿铃》《阿凡提》《三个和尚》《黑猫警长》等,撑起了国漫的“白银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缺乏行业动力和政策扶持,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以迪士尼为首的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国漫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仅《宝莲灯》《西游记》动画等少数作品能脱颖而出。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风格不一的动画,大潮褪去之后,真金白银才慢慢显现。
2015年,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靠着开局不到15%的排片逆袭,斩获9.56亿元票房。从这时开始,一段名叫“国漫崛起”的传奇拉开帷幕。
海报上当时印着一句话:“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国漫的英雄主角们,也一个个陆续归来。2019年,《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等作品陆续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国漫之光”与“国漫崛起”陆续登上热门话题,黄家康、饺子……这些国漫人的名字陆续走近大众视野,不断讲述着做好中国动画的故事。
从入行算起,黄家康已经做动画20年了,中途也考虑过放弃,但还是选择了初心。早期,他参与过《阿童木》《忍者神龟》等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在经历香港公司倒闭后来到大陆,“现在看,是非常正确的道路”。当时大陆动画公司做代工的更多,原创机会很少,而追光动画找到了他,想要做高品质的原创动画。于是黄家康把目光认准中国传统题材,从《小门神》《阿唐奇遇》到《猫与桃花源》,再到《白蛇:缘起》,大获成功。
谈到《青蛇劫起》,黄家康感叹:“这个故事在讲小青的执念,我觉得同时也在反映我自己,以及我们整个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的一些执念。这个作品也许本身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对于做动画的执念、初心和理想,我们不会放弃。”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