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的圣地,是几代人挥洒青春和奉献热血的地方。那里有着让人无法忘却的革命精神和情感。从宝塔山,到南泥湾,那段艰苦的延安岁月,至今仍闪耀着光辉。
3月10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延安儿女故事团团长胡木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老师莅临“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演播室,为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了人民学习党史主题教育课程的第二讲:《反映时代真实,讲好中国故事——做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
延安故事——延安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作为中国著名政治家、理论家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团长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第一代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奋斗牺牲的往事娓娓道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运筹帷幄,做出了一系列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在这里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胡木英团长讲道,第一代共产党人是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辛苦奋斗的一代共产党人。他们立志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为了信仰和真理,以血肉之躯撞开沉重的历史闸门,开辟了一条中国人民的解放道路。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胡木英谨记父辈的教导:“继承父母的事业,绝不是继承党和国家给予父母的地位,这是没有继承可言的。能够继承和必须继承的,仅仅是父母从青年时代到现在,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
延安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源远流长。它既是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发展和升华。正如胡木英团长所言:“中国共产党在几乎不可能的历史绝迹中创造了奇迹。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西藏故事——克服万难铺就西藏富强之路
在胡木英团长带我们重温父辈的延安岁月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十八军进藏的故事,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芦继兵老师首先从专业的角度讲述了西藏的地理环境和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将西藏的历史地位从历史、政治和法律的角度总结为三句话:
1.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
2.中央政府自元朝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现在西藏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个自治区。
随后,芦继兵老师讲述了70年前十八军坚持初心、忠于使命,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抛弃安全稳定的生活,从温暖富庶的川南向苦寒荒凉的西藏进军的艰辛历程。
芦继兵老师为学员展示了众多珍贵的图片资料,结合西藏当地的文化特点和解放西藏的历史进程,生动地讲述了解放西藏的必要性和解放西藏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以及今天西藏稳定形势的来之不易。
十八军进藏、筑路和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孕育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芦继兵老师讲到,“我们这一代是当然的传承者,革命的事业靠我们去承上启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什么是传承?好的传承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立足本职岗位做出贡献,把党性和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
芦继兵老师的讲述,激起全国近百座城市学员们的热烈掌声,也激发了学员们的思考和讨论。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物质基础,发展能力与延安时期和解放西藏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是需要发扬和践行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因为这既是人们迷茫困惑时眼前的旗帜,是黑暗前行中的一道光明,也是安逸盛世中的警世钟。它让我们在迷茫中不迷失方向,在黑暗中不坠入深渊,在安逸中不迷茫自满。而这,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至此,人民学习党史主题教育课程的第二讲《反映时代真实,讲好中国故事——做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课程通过“全景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学系统”实时传递到全国近百座城市,再次完美呈现了“百城万人、同班同步、直播互动”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