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回仙界了

2022-12-27 09:54:07来源:齐鲁晚报

郑榕是北京人艺最早的演员之一。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讣告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艺术委员会顾问郑榕同志,因病于2022年12月24日8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郑榕曾在北京人艺老版《茶馆》中饰“常四爷”,在《雷雨》中饰演“周朴园”,均已成为中国话剧史上不可磨灭的舞台形象。此外,郑榕还是94版《三国演义》中的“孔融”、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并曾担任《西游记》剧组的表演顾问。

演太上老君

一次无心插柳的尝试

郑榕1924年出生,1950年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北京人艺最早的演员之一。从1958年到1992年,他演了374场《茶馆》,不停地对《茶馆》中扮演的常四爷进行反复研究,最终使常四爷成为郑榕艺术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另一个经典角色——《雷雨》中的周朴园,他也演了将近400场。而在更广泛的电视观众心中,他最为经典的形象,是《西游记》中仙风道骨的太上老君。

40年前在《西游记》中扮演太上老君时,郑榕已经是一副老人的模样了。白色的头发和长须仙气飘飘,因为反应迟钝被孙悟空耍得团团转。而他最后一次扮演老态龙钟的常四爷在茶馆里撒着纸钱,喊出那句著名的台词“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也是30年前的老黄历了。

98岁的郑榕就像一块活化石,活过了新中国话剧发展至今的全过程,活过了中国电视剧随便抛出一部就成为全民话题的时代,一直活到这个冬天。他根深蒂固的老头儿形象,不仅因为活得长寿,也因为他对老人的成功诠释——26岁那年,他就在《龙须沟》里演老头儿了。

郑榕的表演生涯充满着自我否定与革命。就拿《茶馆》里的常四爷来说,他起初对这个角色的兴趣是因为常四爷的外形。常四爷性格硬气,一开始表演时,郑榕流于表面,老是提气挺胸、横眉冷对,塑造成了“张牙舞爪、高声粗气”的形象。之后,舞台演出有了录像,1982年,谢添准备拍摄电影《茶馆》,郑榕在演电影之前先看了舞台录像,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台上舞眉弄眼、张牙舞爪的样子,羞愧得无地自容。

《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对郑榕而言只是一次无心插柳的尝试。1982年,《西游记》剧组请他担任表演顾问,指导演员的表演,剧组演员多是出身于戏曲行业,他们拍戏时,郑榕就坐在旁边一个板凳上,偶尔指点两句,他谦虚地称自己并不懂戏曲,起不了很大作用。后来,《西游记》导演杨洁趁机请他演太上老君,他没有推辞。几年之后,电视剧《三国演义》开拍,郑榕也被请去做了几集的表演执导,并且演了孔融一角。1984年退休后,郑榕的舞台工作减少,更为频繁地接演影视剧,在镜头前扮演大量从未尝试过的角色。他在电影《谭嗣同》中饰演过晚清重臣荣禄,在《楚天风云》中扮演董必武。

扮演周朴园

用了近50年去研究

郑榕对自己从1954年开始扮演的《雷雨》中的周朴园角色,则用了近50年时间不断研究和总结。直到1997年,郑榕最后几场饰演周朴园时,才感觉自己演对了。此时,他已经演了将近400场,早已是观众心中的最佳周朴园。

在那之前一年,曹禺逝世,郑榕写了一篇深情的怀念文章《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他写到自己在演出曹禺剧作中所获得的巨大收获,话题谈及周朴园,他却认为自己一直没有塑造好这个人物。1985年,他拍摄过《雷雨》电视录像,比1979年演出时的录像已经自然很多,但仍感到有两处不足:一是鲁侍萍追述往事时周朴园不应起身避开,仍然呆坐原处,让观众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两颗心正在靠拢,这才符合思想逻辑;二是周朴园向鲁侍萍申辩自己并未忘情那段,正是周朴园真情流露的刹那,此时不能有半点虚伪……“可惜我已进入迟暮之年,这份答卷恐怕难以在舞台完成了,请先生见谅。”他伤感地写道。

郑榕曾经有着一米八零的魁梧身躯,他在80岁之后患上腰疾,由于病痛折磨,他多年身体佝偻弯曲,依靠轮椅才能行动。然而,即便坐着轮椅,他依然多次出现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和观众席中。2012年,北京人艺为庆祝建院60周年,请出这批元老级演员排新戏《甲子园》。郑榕告别舞台多年之后重新出山,是坐着轮椅演完这出戏的。

当剧院有任何事找郑榕时,他都会高高兴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当各种媒体排着队找他这位元老采访中国话剧历史时,他也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对待。郑榕自己常说:“我一生没做过多少事,只是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风雨。我周围的人都比我成熟。演戏演的是名著,合作的都是名导演,名演员,一点点把我带出来。我只能说,我是个幸运的人。话剧使我这一辈子生活得非常充实。”

责任编辑:邱小宸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