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北京通县张家湾农民李景柱在平荒坟期间发现了一块刻有“曹公讳霑墓”、落款“壬午”的墓葬刻石,他将墓石埋藏在后院,直到1992年才交给当地博物馆。展出后引发了红学界、文物界关于墓石真伪的大讨论,也让《红楼梦》作者的归葬之所,成为至今未解的一道红学谜题。曹雪芹晚年从北京城内移居西山后,是贫病交加、借贷颇多,最终殁于西郊,还是随祖上坟茔归葬东郊曹家坟,是论争双方各执其词的关键。
欲弄清“葬地”之谜,辨明墓石真伪至关重要。判定“地下之新材料”的真伪,除现代科技手段外,还取决于其是否能与“纸上之材料”互证。因此,想要真正揭开谜团,就必须从文献入手,发掘以下两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一个是“壬午”的落款问题,曹雪芹的卒年有三说,墓石的落款,无疑支持了甲戌本“壬午除夕,书未成,芹因泪尽而逝”脂批的“壬午”说,但“癸未”派却有更为确凿的文献证据:畸笏叟署壬午年月的批文多达四十余条,“壬午除夕”很可能也是批注时间,而并非曹雪芹卒年;敦敏在甲申年写过一首《挽曹雪芹》诗,古人写挽诗皆在死者初逝之后,没有相隔一年再写的道理;癸未仲春末,敦敏曾在诗中约曹雪芹上巳前三日来自家槐园喝酒赏春,如果曹雪芹壬午除夕已经去世,敦敏又怎么可能邀请一个泉下之人?
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做出过希望学术界统一曹雪芹卒年的批示,引发了“壬午”“癸未”两派的辩论,但谁都难以说服对方,最终不得不以折衷的方式将1963年10月定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活动日期。墓石落款确为“壬午”派的新材料,却也是“癸未”派断定墓石作伪、曹雪芹应葬西郊的关键证据。
二是曹家祖茔问题。墓石的发现使张家湾地区第一次进入了红学界研究者的视野,曹家祖坟或在东郊、曹雪芹亦葬于此的蛛丝马迹,被逐步发现。清康熙五十四年,曹頫所奏家产中有“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说明曹家曾为上京往来便捷而购置家资;李煦安排曹颙后事时提到,要将灵柩“暂厝祖茔之侧”,说明曹家祖坟确在北京城外;《红楼梦》中贾府借当、秦氏托梦的情节,或许与曹雪芹晚年入不敷出,后悔不能“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的感怀有关;敦敏诗《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中的“河干”,即张家湾古北运河“潞河”,说明东郊与曹雪芹葬地的关系颇深。
但“壬午”落款等证据,让东郊葬地的结论难让所有人信服。有的学者提出,通过考证曹雪芹最后十年的交游诗文,可知其在西郊的住所是依山傍水、静谧清幽的,且壬午前两年仍无迁居迹象。倘若曹雪芹晚年真的“举家食粥酒常赊”,是难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归葬东郊的;但颇有家产、归葬祖茔时又怎么可能草草掩埋、形如饿殍?此外,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有“轻磬一声黄叶村”一句,正照应了敦诚的“不如著书黄叶村”,因而兼吊之人,很可能就是埋葬西郊的曹雪芹。
墓石真伪,仍有论争;“葬地”之谜,今无答案。曹雪芹究竟葬地西山还是东郊,恐怕还要等新的文物出土之日。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