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4日,打造全国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地系列活动“孝德文化 溯源上虞”专家学者上虞行活动在浙江上虞成功举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建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唐任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四伍,浙江省文明办副主任刘如文等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孝德文化专家纷纷走进上虞,开展实地调研与学术座谈。本次活动由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员会、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环球人物》杂志社主办,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宣传部、人民文创华东中心承办。
7月13日,专家学者一行首先对上虞孝德文化相关地点进行了紧张充实的实地考察。专家考察队从东山出发,先后经过瓷源小镇、中华孝德园、曹娥庙,最后来到上虞档案馆、上虞非遗馆。紧凑的考察行程中,专家们以专业视角与权威高度,零距离观察、深一度挖掘上虞孝德文化内涵与精髓。
考察队一行首先来到上虞东山。吴锡森/摄
专家学者在中华孝德园雕塑前参观讨论。吴锡森/摄
在曹娥庙,专家们对曹娥碑上的碑文进行了仔细研读,感慨于曹娥投江典故所集中表现出的中华孝德文化精髓。以雕刻、楹联、壁画、书法“四绝”享誉海内外,堪称民国时期江南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上虞曹娥庙被世人称为“江南第一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孝德园坐落于上虞城区西南凤凰山以东、曹娥江以西,是省级曹娥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景区以虞舜和孝女曹娥两个中国古代道德、孝德典范为核心题材而建。面对气势宏伟的虞舜雕塑,专家们就虞舜文化的渊源展开讨论。
专家们对曹娥碑上的碑文进行了仔细研读。吴锡森/摄
考察队来到瓷源小镇的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展开调研。吴锡森/摄
实地调研后,“孝德文化 溯源上虞”专家学者座谈会于次日召开。上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潘立峰出席座谈会并致辞。潘立峰指出,孝德文化是上虞当地群众最认可、影响最深远、最具时代性和永恒性的特色文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地的目标。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挖掘上虞孝德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深刻内涵,守正创新传统孝德文化发展方式,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积蓄精神力量。
“孝德文化 溯源上虞”专家学者座谈会现场。吴锡森/摄
潘立峰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吴锡森/摄
座谈会上,上虞本地孝德研究者与上虞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先后就孝德文化推进、研究工作进行了汇报发言。2010年,上虞成立孝德文化研究会,不少本地学者笔耕不辍,致力于挖掘、考证上虞孝德文化历史渊源,研究成果丰富;区委宣传部、区统战部、区民政局、区教体局、区文旅局等部门则不断推进孝德文化深入家庭社区、社会企业、学校教育、旅游发展等各个方面,为当地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上虞孝德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秋章发言。吴锡森/摄
上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汇报情况。吴锡森/摄
与会人员认真听取发言并记录。朱红羽/摄
在座谈会自由交流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发表了具有启发性的讲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曾先后两次来到上虞,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他指出,注重血缘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孝德文化。虽然孝德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本质在于促进横向的社会合作。上虞当地政商环境优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其中离不开孝德文化的支撑。
周建波在座谈会上发言。朱红羽/摄
吴四伍听取与会人员发言。吴锡森/摄
浙江省文明办副主任刘如文表示,上虞孝德文化高度自觉,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未来,应该坚定不移“请进来,走出去”,以孝德文化节为龙头,打造孝德文化全国品牌,提高活动层级,并善用大众传播手段促进孝德文化深入人心。
刘如文鼓励上虞孝德文化“请进来,走出去”。朱红羽/摄
李晓在座谈会上听取发言,并不时拿笔记录。吴锡森/摄
唐任伍在座谈会上翻阅会议资料。吴锡森/摄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一直以来,孝德文化都是上虞的根基和灵魂。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年二十以孝闻”“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千百年来,曹娥投江、李光父子、管溪忠孝等故事一路传承。作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起,上虞区委、区政府就持续推进孝德文化建设,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将传统孝德文化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孝德文化发展经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孝德文化基因早已根植于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领域,形成了“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时期上虞精神。
座谈会场外关于孝德文化的资料展台。吴锡森/摄
(记者:高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