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大涨,中国人的“饭碗”会受影响吗?

2021-04-02 08:59:28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上扬,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品价格总体上涨20%。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国际谷物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于今年2月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5%,其中高粱价格同比大涨82.1%,玉米价格上涨45.5%,小麦价格上涨19.8%。如此涨幅之下,我们的“饭碗”会否受到影响呢?
 
  目前来看,我国食品价格上涨要温和得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粮食类价格指数小幅上涨1.2%,猪肉价格指数强势上涨49.7%。2021年1月至2月,猪肉价格下降9.6%,粮食价格上涨1.5%。
 
  3月3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综合粮食生产、库存、贸易等因素,中国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的基础和条件是十分扎实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产量数据,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565万吨(113亿斤),增长0.9%。回顾历史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部长通道”上曾强调:“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国际通常认为400公斤是粮食标准的安全线,我国已连续多年超过。粮食安全问题完全能保障,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此外,我国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产量比重较小,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影响有限。回顾过去5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涨跌互现。2020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创下新高,但如果仔细甄别,会发现大豆在进口粮食中占据绝对位置,相比较而言,三大主粮的进口量并不高,同国内产量相比微乎其微。我国还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进口配额管理,这道“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断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3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2020年以来的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国际市场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之沙漠蝗虫、东南亚旱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国际粮价的波动幅度。当前我国粮食供应整体充足。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运行稳定有基础、有条件,粮价大幅上涨的支撑条件并不充分。
 
  另一份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目前的迹象表明,2021年世界谷物产量将有小幅增长。粮农组织初步预测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将连续第三年增加,创下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蔡晓慧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