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根鲍姆193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波兰犹太裔家庭。1952年,16岁的他进入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攻读电气工程本科。大三时,一门名叫“社会科学的数学模型”的课设定了他的人生轨迹,那门课的老师便是后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司马贺。
费根鲍姆在AI领域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1977年,他提出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的“知识工程”概念。这显然是受到其老师纽厄尔和司马贺的影响。费根鲍姆后来还提出了AI第二原理——“知识原理”,即人和机器的智能来源是其具备的特定领域的知识。
此外,费根鲍姆推动建成了全球首个专家系统DENDRAL。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
他还提议建立美国的国家知识技术中心,像狄德罗创建百科全书一样,把人类有史以来的知识收集整理建库。
这些学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费根鲍姆在研究路上的几个重要伙伴。
第一个伙伴是师弟菲尔德曼。本科毕业后,费根鲍姆留校,在司马贺任院长的工业管理研究生院读博士,论文主题是用计算机为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记忆”构建模型。博士毕业后,他和师弟菲尔德曼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商管理学院任教。他们合编了一本论文集《计算机与思维》,当时的行业从业者几乎人手一册。这本文集的版税后来被用于发放AI界青年学者最重要的奖项——“计算机与思维”奖。
1962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科学家麦卡锡组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两年后,费根鲍姆到斯坦福大学协助麦卡锡。在这里,费根鲍姆遇到了遗传学家李德伯格,这是他研究路上的又一个重要伙伴。
费根鲍姆(前)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对AI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李德伯格33岁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后前往斯坦福大学重建医学院并担任遗传学系主任。1962年,李德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听编程课时,结识了麦卡锡,两年后又在大学的一次会议上见到费根鲍姆。那时的李德伯格正研究太空生命探测,用质谱仪看火星上有无可能存在生命。费根鲍姆的兴趣则是机器归纳法。他俩一个有数据,一个搞工具,一拍即合。
李德伯格的影响力起了核心作用,以费根鲍姆为首的计算机团队则把李德伯格的思路算法化。费根鲍姆团队用了5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而李德伯格责怪费根鲍姆团队的研究进度太慢了。
费根鲍姆很快发现,作为遗传学家,李德伯格也有短板,他对化学一窍不通。于是两人找到同校化学家兼口服避孕药发明人翟若适帮忙,后者也成为费根鲍姆的第三个重要研究伙伴。
三人合作的成果就是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这是一种帮助化学家判断某待定物质的分子结构的专家系统。费根鲍姆团队捕捉翟若适和他的学生的化学分析知识,并把知识提炼成规则。
费根鲍姆也与AI理论纷争有关。AI发展史上曾有符号派和神经网络派两大流派之争。但符号派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纽厄尔和司马贺的早期生涯曾和以王浩为首的逻辑学家“结下梁子”,费根鲍姆则完全继承司马贺的衣钵。费根鲍姆1994年获图灵奖,演说题目是“What是怎么变成How的”。他指出,软件把高级的What翻译成了低级的How。
费根鲍姆还强调,司马贺提出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人工智能第一原理,而他提出的“知识原理”是人工智能第二原理。
与符号派对立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派也面临内部对立,部分人认为只要找到基本原理,不断改进,就可达到通用AI;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要为世界建模。这部分人曾反对符号派,但今天他们可能已成知音。
值得一提的是,费根鲍姆还是位学术活动家,刚到斯坦福大学就担任计算中心主任,当时这个职位恐怕比计算机系主任更有影响力。
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费根鲍姆曾两次访问苏联,对苏联的计算机科学和控制论研究印象深刻,他早就观察到苏联的研究偏理论而轻实践。他也意识到,一些苏联同行试图利用他的名望来为自己争取资助。在费根鲍姆看来,在美国,同样也有不少科研人员打着“苏联威胁论”的名义来为自己争取资金。
费根鲍姆走的是另一条路,他利用日本的“五代机项目”宣扬“日本威胁论”,把“五代机项目”鼓吹成是日本科技“新政”,并以此给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增加相关投资,并拉到不少军方科研经费。在费根鲍姆看来,“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权力。
(作者单位:乌镇智库)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