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三俗”要零容忍

(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②)
2021-08-13 08:31:5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祝佳祺
  

  对网络“三俗”要零容忍(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②)

  本报记者 祝佳祺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13日第14版)
     制图:张丹峰
    
       本期统筹:陈圆圆

  核心阅读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也随之而来。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对不良内容缺乏鉴别力。对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的网络不良内容尤须“零容忍”,不能让网络“三俗”污染孩子纯洁的眼睛和心灵。

  当前,青少年已逐渐成为网络文化重要的消费主体和网络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我国未成年网民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同时,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也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影响身心健康。

  近期,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针对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禁止诱导未成年人打赏行为,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坚决清理散布暴力血腥、暗黑恐怖、教唆犯罪等内容视频。

  不良内容危害大

  易受诱导、盲目效仿、沉迷深陷


  主播搭讪、诱导打赏……视频直播平台的一些机制和内容,会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

  2019年,家住成都的11岁儿童小伟迷上了游戏直播。在直播间,打赏越多的网友得到的关注越多,为获得主播更多关注,小伟用爷爷的退休金先后打赏了4万元。而此类行为发生后的实际维权往往很难。“网络交易在虚拟情境下发生,监护人难以了解真实情况,退款索赔较为困难。”广西东方意远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思麒说。

  “3岁66斤胖妹……马上突破100斤”这则视频的配文出自女孩的母亲,视频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佩琪”的3岁女孩。在其过往视频里,“佩琪”大多都在胡吃海塞各种油腻食物,而这些视频都有很高的播放量,其中最高的一条播放量超55万次。

  “看直播中扭扭身体、卖惨卖丑收入就比上班族还高,孩子就吵着说要当主播。”在某论坛上,一名家长的发言引发了不少网友担忧。

  “画面及音效恐怖阴暗,存在大量暴力画面,我家孩子自从迷上这款游戏以后,精神萎靡、情绪暴躁。”这是一名家长在网上的留言,直指网络不良内容。

  在虚拟世界中,未成年人不仅可能成为“三俗”内容的受害者,也可能成为传播者和助推者。2020年,因为个人矛盾,初中生杨某纠集多人对同学金某拳打脚踢,并拍摄了带有人身侮辱内容的视频上传至微信群,引起十余人围观,此后这些视频迅速扩散至多人微信朋友圈,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对不良内容缺乏鉴别力,又容易模仿。”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研究所所长杨国新指出,网络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心理、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觑。
责任编辑:李佩蔺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