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端午
您的位置:首页 > 面孔
 
本期人物格蕾塔·葛韦格
全球票房第一女导演 不按常理拍女人
2024-05-24 17:06:24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大号 中号 小号

格蕾塔·葛韦格

美国导演、编剧、演员,1983年出生于美国萨克拉门托市,2013年凭借电影《弗兰西丝·哈》入围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2017年自编自导电影《伯德小姐》,2019年执导的电影《小妇人》入围6项奥斯卡奖,2023年执导的电影《芭比》成为当年全球票房冠军。2024年5月,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格外引人瞩目:85岁传奇导演科波拉出山,梅丽尔·斯特里普拿下终身成就奖,两位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艾玛·斯通出席,还有多位中国名导参与角逐……

星光熠熠,但所有巨星都得听一个人的安排,她就是本届戛纳评委会主席——格蕾塔·葛韦格。

在评委名单公布之初,就有不少媒体为葛韦格写下:她又创纪录了!去年,她是全球票房冠军电影《芭比》的导演,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单片10亿美元票房的女导演;今年,她成为首位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美国女导演,也是第二位出任此职的女导演(第一位是2014年担任主席的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

乖乖女的第一次叛逆

《芭比》是去年全球最火的电影之一,用瑞恩·高斯林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话说,一整个夏天,《奥本海默》都在追赶《芭比》的步伐——葛韦格,是打败诺兰的女人。

电影《芭比》剧照。该片以14.45亿美元问鼎2023年全球票房冠军。

葛韦格的导演梦始于5岁,她跟父亲去纽约,在百老汇看了一出音乐剧后被深深吸引。回到家乡萨克拉门托,她招呼小伙伴排练这出戏。那是她人生组建的第一个剧组,也是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种职业叫导演。葛韦格指挥同伴演戏,结果只得到一句:“怎么会有女孩子这么喜欢指挥人?真是个控制狂。”葛韦格回忆:“我突然领悟到,原来大家会讨厌这样的我。我想摆脱这种被讨厌的孤独。”于是,她收起锋芒。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我的梦想》,她违心写下:护士。

整个少女时代,葛韦格都在扮演乖乖女。她跟随身边姐妹学芭蕾,结果个子越长越高,被老师劝退;她转向人气运动击剑,结果学费越来越贵,被家长劝退。幸好,她学习用功,大学考上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女子名校巴纳德学院。在学校,一门电影课程旁听彻底改变了葛韦格的人生轨迹,再次激活了她的导演梦。

在男性制霸的导演圈,一个女孩想要执掌导筒难于上青天。奥斯卡创立近百年,只有8位女性被提名最佳导演,3位拿过小金人。葛韦格只能曲线救国,先从演员开始。她报名能接触到的所有戏剧社团,打工挣钱报名表演班、编剧班,有时间就当剧务。因为长得高,她最常干的活就是举麦。

听起来又苦又累,但葛韦格甘之如饴——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叛逆,第一次为自己而活。

这才只是开始

电影里,芭比来到真实世界,体会到女性的职场与生活困境。初入影视圈的葛韦格同样如此。不够漂亮,成为她一次次被刷下去的理由。

最让葛韦格无语的一次,是面试《绯闻女孩》中一个农场女孩角色。戏份很少,但她做了充足准备,仔细研究农场生活,特地穿了条背带裤前往,结果一进门就被赶了出去。

制片人气愤地问:“你怎么能穿背带裤来呢?”

“这个角色不是个农场女孩么?”

“但我们拍的是《绯闻女孩》!”最后,这个角色被一名法国模特拿下,一点儿也不“农场”。

表演路上不断碰壁反而让葛韦格有了更多沉淀时间。她每天坚持记录、写作,儿时记忆、心中幻想、生活日常、书评影评……

2000年后,美国电影兴起“呢喃核”运动,指用最自然、低成本的拍摄,展现二三十岁年轻人生活的创作风潮。这给了认真又便宜的葛韦格不少机会。2010年,她在一部小成本电影中担纲女主角。在片场,她总是不停唠叨对角色的理解、对剧本的创意,时不时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对这位女演员充满好奇。

“你为什么不自己写剧本呢?”鲍姆巴赫问。没想到,葛韦格拿出厚厚一摞稿子,是她多年积累的故事大纲。不久后,鲍姆巴赫与葛韦格成为恋人,也成为创作伙伴。葛韦格将琐碎的纽约随想编成剧本《弗兰西丝·哈》,讲述一个热爱舞蹈但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孩追梦的故事,鲍姆巴赫执导,她做女主角——那一年,葛韦格30岁。

《弗兰西丝·哈》上映后,葛韦格去参加文化节,一位记者问她:“有没有可能你已经达到这辈子的巅峰,以后不可能再重复这种成功了?”

葛韦格表面回答:“也许吧。”心里想的是:这才只是开始。

女性成长三部曲

《弗兰西丝·哈》之后,葛韦格和鲍姆巴赫又合作了电影《美国情人》,但她真正的梦想仍是独立执导,她要讲女性自己的故事。她翻开多年前那厚厚一摞大纲,抽出一个讲母女关系的故事。女主角伯德大胆洒脱,把头发染成红色,给自己取新名字,每天与母亲紧张相对……葛韦格写出了自己没能活出来的青春。“大部分少女电影的主题是寻找一个白马王子,但在这部电影里,我想呈现的女性核心问题是,她如何找到她自己。”

片中,伯德和母亲闹别扭,母亲说自己否定女儿是为了让她“成为最好的版本”,伯德躲进更衣间,小声反问:“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

那一刻,伯德与葛韦格重合了:真正的我,不需要也不该自我否定。

2017年,《伯德小姐》上映,这部处女作为葛韦格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编剧的提名。之后,她将目光转向已经被拍过7次的经典小说《小妇人》,她想给经典女性故事注入当代价值。

电影《小妇人》剧照,该片拿下了6项奥斯卡奖提名。

原著小说里,女主角乔追求爱的独立,拒绝财富、地位、豪宅,把真爱放到了婚姻的核心。在葛韦格的改编里,乔经历颓废、迷茫、犯错,最终找到自我的独立。结尾改编成为新的经典:乔最后没有拥抱爱人,而是捧起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2020年,《小妇人》入围6项奥斯卡奖提名。

那年还有一部大热影片《婚姻故事》,导演正是诺亚·鲍姆巴赫。两人从恋人变成对手,套用一句流行语来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

连续入围奥斯卡,葛韦格成为好莱坞口碑最好的女导演,直到她接下《芭比》。2022年,《芭比》的选角、剧照公开,质疑、唱衰不绝于耳。

除此之外,葛韦格还必须面对来自“金主”的压力。美泰公司(芭比娃娃生产公司)想要的是一部宣传娃娃的电影,华纳电影想要的是充满粉红泡泡的商业片,但葛韦格要的是能借芭比讲述对真实世界的反思故事。

剧本里,来到现实世界的芭比被一群女孩嘲笑,罗列了一堆芭比娃娃的坏处。美泰高层看到后冲到现场要求修改。葛韦格喊来女主角玛格特·罗比,现场排演了一遍又一遍,耐心解释如此编写的原因:“芭比不是一个玩偶,而是一个具体的人,面对一连串严苛的否定,连虚构出来的玩具都会哭起来。我们要让观众记住的不是芭比的坏处,而是人的脆弱。”最终,这段被保留下来。

另一个差点被删的桥段,是芭比在车站对一个年长女性说:“你真美。”对方俏皮地回答:“我知道。”美泰的删除理由是:没有必要。

这一次,葛韦格明确拒绝删改,态度非常严肃:“如果不能保留这一幕,我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她要通过这一幕告诉所有女性:不论年纪、容貌、身材、职业如何,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芭比》上映后,关于女性话题的争论甚嚣尘上。葛韦格只讲了一个故事。拍摄那段刷屏网络的女性困境长独白时,葛韦格看着监视器哭了,然后她回头,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哭了:芭比在哭,肯在哭,女生在哭,男生也在哭。抛开性别,葛韦格真正在讲的是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这也是她能将女性题材一次次带进奥斯卡的原因。

如今,葛韦格的挑战还在继续:她的下一部电影主题是超级IP《白雪公主》。不知道这次,她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爆改惊喜。

责任编辑:高玮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