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富龙总部
1993年,中国上海,一家普普通通的民营企业——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诞生。那时候,谁都不曾想过,东富龙人凭借天道酬勤的韧劲,做到今日庞大的规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制药装备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站在时代浪尖上回望来路,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有峥嵘岁月的宝贵积淀,这些化为财宝,深深地藏于东富龙的精神文化之中。眺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愿与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共同缔造下一个辉煌的30年、50年、100年……
改革春风海上来,东富龙日出东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吹拂着中国每一寸土地。上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的引擎在“珠三角”;这一次,“长三角”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下海”开始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流行,创业经商的热潮萌动喷涌。不少人选择闯荡商海,获取和过去不一样的人生。
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设备科科长郑效东,就是这创业大军中的一分子。1964年出生的他,属龙。在上海应用科技学院化工机械系毕业之后,他进入了这家整体效益还不错的国有企业。受到早年移民上海的祖父辈影响,“勤”这个字,深深刻在郑效东的骨子里。毕业6年后,他就成为设备科长,这在当时的国企里是令人羡慕的一个职位。

任科长时的郑效东
彼时,作为设备科科长,郑效东已经跟冻干机打了9年交道。他对冻干药物的生产工艺、冻干机的操作了然于胸,甚至一颗螺丝钉的位置,都没有谁比他更清楚。
然而,使用和制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1993年,东富龙成立,为实现自主制造出一台冻干机的目标,摆在郑效东面前的,将是无数个深夜的鏖战。
最初,东富龙只能靠精修各国冻干机来维持生存。当时,有一家药厂购买的国外冻干机出了故障,申请维修。国外供应商给出的报价是2万欧元,维修周期是10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东富龙接下了这个维修任务,精密排查后,只换了一个密封圈就把机器修好了。这件事让“东富龙”的名字被客户记在心里,也为企业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从1994年起,东富龙“寄宿”在509所。509所是一个卫星研究所,里面有厂房,东富龙租借了一块地方,成为“厂中之厂”。正是在这里,东富龙的第一台冻干机诞生。此时的东富龙,每一笔订单都来之不易。郑效东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制造出高质量的冻干机,成功卖掉。毕竟,生存是第一大问题,家里有这么多工人等着发工资吃饭。

509研究所早期厂房

东富龙早年生产的冻干机
回忆起创业初期,东富龙的老员工们津津乐道,连夜加班是常有的事,睡在机器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晚上加班,大家买了盒饭就围在冷凝器旁,一边吃一边交流技术问题,没人觉得苦。周末的时候,大家自发找个苍蝇馆子,炒几个小菜,相互鼓励,笑得那样开心。
就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切为了客户,为做出最好的冻干机,再累、再忙也满怀期待——东富龙兢兢业业、天道酬勤的企业精神,自此有了雏形。

创业初期,东富龙的老员工们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国际社会对于医药认证严格要求的背景下,1998年,中国出台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常年奔波在市场一线的郑效东,对于医药市场的变化非常灵敏。GMP的各项标准,给他带来了许多思索。机遇又一次来临,国家强力推行新版GMP法规实施,这个政策改变了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轨迹,全国药厂设备更新升级迭代,东富龙首次实现了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突破千万元大关后,东富龙没有安于现状,将目光迅速投向了海外。在德国的展会上,东富龙团队认真研究冻干机的功能,拿着记录的小本子开会,讨论冻干机未来可能实现的功能。随后,东富龙生产出国内首台拥有自动清洗和自动灭菌功能的LYO系列(SIP/CIP)冻干机。历史的进程再一次证明了郑效东的远见:国内法律法规日益健全,自动清洗和自动灭菌成为冻干机的标配,东富龙的冻干机一夜之间占领了全国市场。
2003年,非典暴发,对抗非典的新型药物生产线亟待开发,新的生产设备需求再次爆发。那一年,东富龙实现了1亿元的销售额。
规划布局,担负产业升级重大使命
“做企业真的很奇妙,在1个亿之前,企业的首要问题是生存;而1个亿之后,人才和机会都汇聚而来,东富龙真正开始成长起来。”郑效东回忆道。
2003年,在国内制药设备的用户还局限于国内制药企业,外资、合资药厂通常选择国外设备的情况下,东富龙再次成为行业楷模——与葛兰素史克、梅里亚等药厂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开始,我国制药设备成功打入外资和合资企业。自此,东富龙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东富龙的国际化主要从三方面来实现:一是国际出口额不小于国内市场,目前东富龙的出口额已经达到总销售额的20%,国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加大;二是拥有10%左右的外籍员工,形成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品牌;三是成为全球主流药厂、知名企业认可的供应商之一。对这一发展战略,东富龙经历了第一个15年的艰苦创业——由冻干机向冻干系统化转型,出口业务在国内制药装备服务商中遥遥领先,首先突破1亿美金的大关。东富龙吹响了系统化、国际化的号角。
2008年3月,东富龙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9901万元折为6000万股本;2011年进入资本市场后,股本增至8000万。2011年2月1日,东富龙以每股86元的高发行价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制药装备行业中第一个上市的企业。随后,东富龙发展迅速、步步为营,冻干单机成功突破国外全自动进出料技术,相继完成上下游产品线,包括配液、灌装、灯检、包装的全线贯通。

2011年,东富龙在深交所上市
2013年,经过几年的沉淀与成长,东富龙的营销业绩突破10亿元,成为我国药机行业第一个突破10亿元大关的企业。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几十年间,东富龙的成长史,也是中国制药装备领域发展的缩影。
精耕细作,逆势上扬
2022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东富龙承压前行, 精耕细作,逆势而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古人云“三十而立”,自1993年集团成立至今,已经过去整整30年。作为一家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制药工艺、耗材、装备、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东富龙已连续多年蝉联上海百强企业。
2023年3月24日,东富龙集团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项目奠基仪式顺利举行,成为东富龙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东富龙生物医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项目拟进行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整体建设及复杂制剂核心装备产线建设,其中产业试制中心重点围绕前沿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核心产品的升级迭代和信息化升级等方面开展,通过组建和升级生物工程试制中心、注射剂试制中心、固体制剂试制中心等,全面增强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和制药工艺的理解能力,满足市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工艺储备和技术积累。复杂制剂核心装备产线扩张,提高了公司在微球、脂质体、载药脂肪乳等复杂制剂制备的产能。

2023年,东富龙集团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项目奠基仪式顺利举行。
天道酬勤,勇担社会责任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暴发,已经成长起来的东富龙集团,始终不忘肩上所承担的民族和社会责任。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东富龙及其员工始终冲在抗疫第一线。其中,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一直是全球人类密切关注的事宜,国内新冠疫苗的发展也使人们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芒”。

疫情暴发,东富龙向医院运送消毒机器人
除服务于国药中生新冠疫苗外,东富龙在成都威斯克重组蛋白工艺路线新冠疫苗项目、北京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项目、苏州艾博mRNA工艺路线疫苗项目、俄罗斯R-PHARM卫星五号新冠疫苗项目等诸多世界各地的应用场景上,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和国产化装备集成服务商的强劲服务能力。这一年,东富龙在中国乃至世界制药装备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凝心聚力,未来可期
如今的东富龙,聚焦下一代药物制造平台,是拥有工艺科学研究、智造厂房设计及能力的整体服务商。在做强做大制药领域的同时,东富龙快速布局和发展医疗装备、食品工程两大板块,如今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彰显着东富龙在中国制药装备领域企业的领先地位和卓越追求,不仅可以发展好制药行业的技术,更可以带动其他工业领域同步前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30年或许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可以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对东富龙和中国制药装备行业而言,30年的奋斗历程,演绎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再次衷心感谢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在东富龙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正确引导和无私协助,东富龙将继续跟随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的引领,坚持在“天道酬勤”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砥砺前行!
30年易春秋,风华正茂;30年共成长,铸造品质!
展望未来,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机遇蕴含精彩,号角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