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
天府新区的幸福故事

共享的幸福 共赢的答卷

2024-09-30 10:55:40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大号 中号 小号


公园城市的学校,各有风采景致,是四川天府新区基础较扩优提质的摇篮。

“自加入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以来,像我这样的退役运动员有了更好、更大的‘用武之地’。我们的到来,也激发了更多孩子参与运动的热情。”场馆内,国家一级乒乓球裁判员、运动员汤尔格感叹道。

“以前去大医院看病麻烦,做手术更是‘一床难求’。前些日子,我在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做了疝气微创。入院、手术、出院,全程只用了6小时。术后护理、换药,在社区卫生中心就能完成。很方便,快捷!”患者向杨(化名)说。

天府新区的“城”长,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融合、人才的集聚、生态的治理,更涌动在百姓的获得感之中。在这个“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一幅因“共享”而兴的幸福蓝图正跃然而出。

教育,交融共享

走入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下称“综合高中”),成排的银杏树、绿意盎然的草坪,令人心情舒畅。“学校很大,也很美。入学一年来,最吸引我的,一个是工业机器人职业体验课,另一个是冠军运动员们带来的体育课。”学生周阳兴奋地分享道。

让周阳津津乐道的工业机器人职业体验课,是该中学的特色课程之一。建校至今,综合高中共开设10个序列30余门职业课程,建起4万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其中包含数字媒体、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129间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体验场景。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实训资源也纳入了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下称共享中心),同步面向区内其他中小学开放。”他补充道,“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天府新区已成为一种常态。比如:我们缺体育、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共享中心‘排课走校’的模式,就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缺;别的学校没有实训课教师,同样也可以借助共享中心,享受到我校的实训资源。这是助益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才的重要路径。”

而这,只是天府新区根植“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一个小小缩影。该理念的“首次亮相”,要从三年前讲起。

2021年7月,天府新区为破解“中小学体育教师匮乏、学生锻炼不足”“退役运动员转型难、就业难”等问题,成立了“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负责体育共享教师招引、培训、服务、管理。

汤尔格正是在这年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彼时,在乒乓球专业队执教的他,正思考如何把专业运动技能,广泛地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专业队推荐,我发现教师共享中心的理念,与我对教育事业的设想不谋而合,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享大家庭’。”

“如今,我主要在万安小学开展国家课程、特色课程教学,并在南湖小学、华阳实验小学开展多点执教的走校驻训课程。每周15—20节课,很充实、很有获得感。这既能增强学生体魄,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也有助于磨炼、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汤尔格说。

三年来,以共享中心为媒,一批批像汤尔格这样的退役运动员,走进校园担任“共享”教师、教练员,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蜕变”。截至目前,共享中心已吸纳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宿和优秀退役运动员等2000余名专业人才入驻。

三年来,随着“四川天府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更名为“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其道路越走越宽、改革越来越深,共享“触角”不断延伸:从体育师资共享,到国防、劳动、科创、心理健康等领域专业人才资源共享;从单一学校课程,到校内外多元课程资源贯通共享;从区内资源共享到跨区域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良性生态,正加速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共享”赋能师生的成长、成才,该区还先后设立了教师关爱互助基金、学生成长关爱互助基金,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今,从教师到学生到家庭,以共享理念为核心的互帮、互助,已成为天府新区教育的一种精神特质,“这种精神不仅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公民之魂,更将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去滋养在这座城市生活着的每一个人。”

医疗,携手共建

让百姓挂在“心尖”上的,除了教育,还有医疗。

数月前,31岁的向杨因腹内坠胀疼痛,来到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疝气微创手术,“手术差不多1个小时。当天中午进的手术室,下午6点就出院了。之后每隔两三天,社区医院的医生会帮忙换药。”

向杨说,今年是他定居天府新区的第五年,“这里的医疗服务水平,年年都有看得见的提升。尤其是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一体化合作启动后,我们就医更方便,还能共享‘顶尖’的医疗资源。”

向杨享受的一体化合作服务,是华西医院本部经验的延伸,“以华西天府医院为核心,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医护人员培训、患者随访等制度,实现‘手术在华西,康复在社区’。目前,我院共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疼痛科等科室参与日间手术,合作的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有11家。”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马洪升说。

何谓日间手术?即患者当日入院、当日手术,无需住院或留观较短的手术。自合作开启后,适合做日间手术的患者,可从社区医院直接到华西天府医院做手术。术后输液、换药、拆线等基本操作,交由社区医护人员处理。

“这既有益患者康复,也能节约床位费、诊疗护理费”,马洪升补充,“同时,参与一体化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可学习识别手术后并发症、参加紧急处理等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华西天府医院也能节约人力物力,集中治疗疑难重症患者。这无疑是个‘三赢’的举措。”

日间手术中心一体化合作的“落地开花”,只是天府新区持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努力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的举措之一。

太平中心卫生院将延续性护理工作融入家庭医生团队,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PICC护理、褥疮护理等服务;新兴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联合家庭医生团队,开展长期理护保险居家上门服务、照护人员上门培训服务、家庭照护床位后续服务、困难老人基本养老服务、订单式居家服务等,签约人群覆盖新兴、万安、太平等区域;“残疾儿童康复”纳入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服务,托起了天府新区群众稳稳的“安全感”,也让一份份急难愁盼变成“满意答卷”。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公共卫生防护网织牢织密,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身体健康也更有保障。这简直是满满的‘医靠’!”向杨感慨道。

未来,加速共赢

在天府新区,以“共享”为主题的故事,还在继续。

打破“唯户籍、唯社保、唯划片”的招生方式,实现全域多校划片、公民同招,家长和学生有了更多择校机会;通过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公益性医养融合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医护康养于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实现基本养老与医疗卫生“跨界融合、共享赋能”;来自天府新区的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帮助超过1.5万名下肢障碍人士站立、行走;麓湖社区非标商业、广汇美术馆、官塘新村非遗文化已成为城市微度假目的地,年均吸引游客超310万人次……

教育均衡发展、医疗整合联动、养老普惠共享、公共资源科学配置、科技成果广泛惠及,共建共享的春风与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天府新区相融激荡,共同展现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天府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